首届大同火山艺术创作展“回响”:开启地质与艺术的时空对话

小编 55 0

近日,以“回响”命名的首届大同火山艺术创作展在大同市云州区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金山2号坑正式拉开帷幕,唤醒了人们对远古地质力量的无限遐想。

大同火山群诞生于70万年前,是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死火山群之一。作为华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纪裂谷火山群,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拥有32座火山锥体,其中金山以其盾形山体闪耀金光,黑山展现冷峻的玄武岩裸露景观,狼窝山则拥有深达500米的火山口。这片土地宛如一幅被时光雕琢的立体画卷,岩层叠嶂与开阔视野相映成趣,让人深刻感受地球生命的磅礴脉动。

本次展览以“回响”为核心主题,象征对远古地质运动的艺术回应,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传承的当代诠释。

独特的火山景观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在作品《灰烬脉动》中,冷峻的钢管与粗犷的火山石形成强烈对话:烧灼痕迹记录着火山的毁灭性能量,而向上的曲线则隐喻生命顽强的张力;《熔岩圣焰启动装置》通过互动点燃仪式,让参与者亲身唤醒火山之魂。当火焰升腾时,手持火炬的身影与火山背景交织成超现实图景,打造出引爆地球能量的沉浸式体验。

严一棚作品《灰烬脉动》

邓剑锋创作《熔岩圣焰启动装置》

作品《等高线》灵感来源于火山群的地貌特征。火山并非瞬间成型,而是在漫长岁月中积蓄喷发力量,最终塑造出独特地形。等高线作为火山活动的见证,通过弯曲钢筋焊接出山体轮廓,腔体内填充火山石并嵌入红色灯光,象征地心炽热能量,连接着地质记忆与自然气息。

朱津莹作品《等高线》

自然永远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装置《木芯童梦》以“冬日火山雪景”为概念,融合自然元素与儿童互动设计,为公共空间注入冬季温情。作品以温润木材勾勒火山形态,弱化威严感,更贴近儿童心理。外层覆盖具流动感的不锈钢,表面丝状肌理模拟岩浆轨迹,同时呼应积雪质感。

孔令通作品《木火山·童欢岛》(原名《木芯童梦》)

《何为火皴》采用羊毛、羊绒等纤维材料,通过燃烧技法在玻璃空间中呈现熔岩地貌。传统屏风形制以软隔断布局重构景观,实现自然与艺术的交融,礼赞地质奇迹。

付廷栋创作《何为火皴》

荣获材料创新奖的《地脉指纹》,以指纹符号构建人与自然对话剧场。人类活动如指纹刻印般留下痕迹,而自然以熔岩的流动性与破坏性重塑这些印记。

谢晋作品《地脉指纹》

获得学术探索荣誉的《修复时空之虚》,选取废弃居所残骸,运用锔瓷技术进行重组,赋予其纪念碑式的新生,展现时间与记忆的修复。

刘源朋作品《修复时空之墟》

展览开幕式后,专家学者围绕火山在地艺术展开深度对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指出,大地艺术应回归自然本体,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展览现场盛况

据悉,所有参展作品将作为永久陈列,持续向公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