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枢纽医疗保障体系再添新翼!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在试运行满月后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全国首个支持医保结算的铁路枢纽医疗服务点,该站点由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直接派驻医疗团队,标志着重大交通枢纽"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疗救护站设立在铁路上海南站二楼出发层重点旅客候车区旁。(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2025年9月13日第26个"世界急救日"当天,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多部门在铁路上海南站启动"平安出行'救'在身边"主题活动,同步宣布该医疗救护站正式启用。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这是上海首次在大型交通枢纽内设立由三甲医院运营的常态化医疗服务单元。
该医疗站点位于南站二楼出发层重点旅客服务区旁,醒目的红十字标识与LED服务指引牌便于旅客快速识别。服务时间采用医院标准门诊时段:每日8:00-11:30及13:30-17:00,满足高峰客流时段的医疗需求。
20平方米的诊疗空间内,配备了专业急救设备组合:包括便携式心电图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血糖监测仪等12类急救设备,以及75种常用药品。作为沪上首个"站院直通"医疗点,站点由上海南站、市红十字会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方共建,派驻的全科医护团队均具备5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

医疗救护站整个诊疗区域大约20平米。
"试运行期间日均接诊15人次,累计服务270余名旅客,成功处置跌倒损伤、急性腹痛等突发状况16起,协助转运危重患者3名。"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田峰介绍,站点采用"1医1护1药师"的标配模式,药品目录将根据旅客就诊数据动态调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站点已接入上海医保系统,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与医院门诊报销比例保持一致。
通过构建"站院绿色通道",救护站与医院急诊中心实现数据实时互联。田峰解释:"胸痛患者在站点完成心电图检查后,数据同步传输至医院胸痛中心,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为黄金救治争取宝贵时间。"这种前置诊疗模式使危重患者院内抢救启动时间缩短40%以上。
站点还设置独立隔离观察室,具备传染病早期识别功能。作为区域传染病监测哨点,其特殊通道设计允许120救护车直达转运,至市八医院急诊仅需5分钟车程。目前服务对象已覆盖旅客、铁路职工及周边通勤人员,常见感冒发烧、胃肠不适等病症可实现"一站式"诊疗。
毗邻救护站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E站,配备智能教学设备,旅客可免费学习心肺复苏与AED操作技能。该设施是上海"全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实践,与医疗救护站形成"救治-培训"双功能服务矩阵。

医疗救护站旁还设置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E站。
上海市红十字会数据显示,2024-2025年度"救护员万人培训计划"已超额完成,累计培养持证救护员19.8万名,覆盖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结合应急救护培训进商圈、进校园等举措,全市已形成每平方公里3.2名持证救护员的密度布局。
截至2025年8月,上海红十字系统已开展专业救护培训34万人次,其中19.11万人接受心肺复苏专项训练。这些经过认证的"移动急救员"在2024年以来已成功实施公共场所急救16例,成为城市应急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随着南站医疗救护站的启用,上海正构建起"固定站点+流动救护员+智慧急救网络"的立体化应急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