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记者从浙江省温州市纪委监委官网获悉,温州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联合市纪委办公室,公开通报5起近期查处的形式主义典型问题,旨在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成效。
1. 市中心医院违规委托第三方制作迎检PPT 违反财政资金管理规定 2025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为筹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工作,违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设计制作汇报演示文稿。该材料仅用于单次迎检,使用场景局限且未产生长效效益,违反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财政管理要求,造成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检查工作搞"路线预设"加重基层迎检负担 2024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开展年度园林绿化专项检查时,对公园绿地提质改造、绿道升级、开放共享等项目,要求各县(市、区)提前规划检查路线并做好专项准备。这种"盆景式"检查模式,迫使基层投入额外人力物力筹备,违背了随机抽查、直奔现场的工作原则。
3. 苍南县某办公室擅自开展计划外督查 以"留痕"评判工作成效 2025年3月,苍南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未履行报备程序,擅自组织乡镇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督导。督查中将"是否成立专项小组、召开季度会议、留存工作影像"等形式要件作为扣分依据并全县通报,违反督查检查"无备案不实施"和"重实效轻留痕"的明确规定。
4. 永嘉县农业农村局违规增设考核项目 突破基层考核限额规定 永嘉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中,设置实地检查、村居自评、滞后村验收等多重考核环节,且单独设立专项考核体系,明显违反"市级以下党政机关只保留一项综合性考核"的刚性要求,形成多头考核、重复考核问题。
5. 平阳县道安办月度通报常态化工作 以"赋色排名"增加基层压力 2024年以来,平阳县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办公室每月发布专项通报,对乡镇道路亡人事故数、隐患整改率、宣传覆盖率、电动车改装查处量等12项常规工作实施"红黄蓝"三色赋分排名。这种对日常工作的过度量化通报,导致基层陷入"迎通报、改通报"的恶性循环。
通报指出,上述案例反映出部分单位在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仍存在认识偏差:有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制作迎检材料,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有的检查考核搞"提前演练",加重基层迎检负担;有的突破督查考核计划管理底线,擅自增设考核项目;有的将常态化工作异化为"通报竞赛",背离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