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忘带钥匙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如今各类生活服务APP上"20元开锁""30元上门"的低价宣传随处可见,看似为市民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
但这份便捷背后却隐藏着消费陷阱:众多消费者反映,锁匠上门服务后,最初承诺的低价不再兑现,实际收费涨幅惊人。更有极端案例显示,线上预约时标称25元的服务,完成后竟被索要两千余元费用。这种被网友称为"开锁刺客"的行业乱象应如何治理?消费者又该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日,青岛市民江女士因外出时遗忘钥匙,通过本地生活服务APP联系到一家开锁公司。电话沟通时对方承诺开锁费用为50元,但师傅上门后却临时增加多项收费,最终合计支付300元。"师傅说基础开锁150元,更换锁具50元,另收上门费100元。"江女士无奈表示。
深圳的李先生同样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开锁服务,尽管事先询问价格时,对方始终以"需根据实际情况定价"搪塞。最终仅撬换C级锁芯一项,就被收取2180元费用。
"价格明细被隐藏在团购券详情里,客服只会引导你电话咨询,绝不会主动报价。即便追问也含糊其辞,师傅上门后直接动手开锁,直到结算时才告知要2180元。"李先生回忆道,当时对方还极力诱导他脱离平台交易,扫码付款后才发现收款方为个人账户而非商家。
遭遇"天价开锁"后,李先生通过投诉渠道获取的商家营业执照显示,这家名为"社区安防开锁换锁"的店铺竟先后上传过两份证照,且登记地址均为虚构地址,实际"查无此地"。
长沙王女士忘带钥匙后,在平台购买了30元开锁团购券,原以为总费用仅此而已。但师傅上门后以"锁具损坏"为由,要求支付300余元维修费。急于进门的王女士勉强同意,最终却被收取828元,"师傅直接撬坏了整个门锁,更换了锁芯、锁体和门把手,加上服务费一共要价800多。"

记者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调查发现,类似价格纠纷投诉量居高不下,消费者普遍遭遇相同套路:商家以超低价团购券引流,上门后制造各种"维修必要",借机收取高额费用,并诱导线下交易以规避平台监管。
在美团、高德等本地生活平台搜索"开锁"关键词可见,多数商家推出的低价套餐令人咋舌:原价500元的服务团购价仅需9.9元,普遍标价集中在30元区间。点击查看详情发现,部分商品在"更多说明"中标注30元仅为"团购券费用",实际开锁需另行议价;另有产品仅标注"开锁费"却无任何补充说明。截至记者发稿,相关平台未就此类现象的监管措施作出回应。
拥有20余年从业经验的山东省家安锁具研究院负责人李俊付透露,平台上排名靠前的开锁企业多为付费推广用户,30元左右的报价连基础成本都无法覆盖。消费者一旦轻信低价宣传,必然遭遇上门后的连环加价套路。
"线上获客成本极高,获取一个有效订单可能就要200多元成本,若再以80元价格提供服务必然亏损,最终只能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李俊付介绍,当前多数家庭安装的C级锁具防盗等级最高,对开锁技术要求更高、耗时更长。正常市场行情下,一二线城市普通开锁服务价格约100元,更换锁芯费用通常不超过300元。
针对消费者购买团购券后被额外收费的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经营者必须履行明码标价义务,部分开锁服务在宣传中隐瞒价格构成的行为已涉嫌违法。
陈音江强调,只要消费者能证明下单页面未公示完整价格信息,就有权要求服务方退还超额收费。若对方拒绝退款,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专家岳屾山分析认为,商家在服务过程中单方面抬高价格,利用消费者紧急情况下的弱势地位强制交易,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他建议消费者应注意保留通话记录、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必要时对服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便清晰固定经营者的违法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