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区域高质量发展迈新阶(奋勇争先,决战决胜 " 十四五 ")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首个区域协调发展重大举措,自实施以来始终备受瞩目。
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为指引,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生动实践,每日都在这片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精彩上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历经11年,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中不断拓展新局面,区域整体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总量在11年间连续跨越6个万亿元大关,已然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京津冀三地同心同德、合力攻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彰显特色、相互赋能,出台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强化政策扶持、基础设施联通、产业深度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干精神,积极投身"十四五"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崭新气象。
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各显其长、各展其能
"京津冀一体化相得益彰,最后说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
三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需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及合作共赢理念,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加速推进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进程。
北京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在实现减量发展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核",北京聚焦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解决"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实现战略进阶,推动首都发展模式深刻转型,以强大的"一核"引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疏解,便是这一战略的标志性成果。如今的大红门,昔日服装批发市场的喧嚣拥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融合现代科技与艺术气息的产业园区。随着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疏解,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应运而生。如今,这里实现了"产业园即产业链,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紧密产业生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去年底,园区已引进高精尖企业逾3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减量发展为北京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也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浩介绍,协同发展11年来,北京已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与此同时,科技、商务等领域新设经营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提升至2024年的67.7%,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2024年,已连续5年达成千亿元投资目标,435个年度项目有序推进,新开工房屋建筑工程达418.6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区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近3.3万名工作人员迁入办公,城市的吸引力和人口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正加速向城市副中心汇聚。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突破1200家。"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
天津以"引得来"保障"发展好",在深化京津"双城记"合作中展现新作为——
天津不断完善市场化资源引进合作机制,构建高频高效的对接通道,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等的战略合作,成功吸引一批央企在津布局及高质量项目落户。从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的建设,到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打造,天津正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在天津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进行手持铅笔画卡通画的测试。新松智能是首批从北京疏解至天津的企业,公司产品总监南晓伟作为"疏解与承接"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深刻感受到变化:"过去需要带着研发方案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奔波,现在可以在天津完成研发与成果转化。"
一家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致力于打造"类中关村"的产业生态,构建了企业服务、产业招商、金融超市、科技成果转化等"十大服务平台",引入中关村203项集成服务包,建立起"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围绕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科技城已举办17场产业对接活动,促成合作(意向)60余项,有力推动了产业链群的融合提升。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介绍,上半年,市工信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落地项目总投资达219.64亿元。
河北以"接得住"实现"升级跳",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过程中加快自身发展——
河北找准在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持续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燕赵大地焕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清晨7点,河北高碑店市首衡智慧冷链展销大厅内,来自各地的采购商在档口前挑选产品。商户王阿红麻利地撕开包装袋,向北京采购商展示冷柜中的畅销产品。2020年,她从北京西南郊冻品市场迁至高碑店市。"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让产品能够快速分销,确保1小时内送达北京各大商超和二级市场。"
从精准承接疏解到产业协同深化,作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菜篮子",首衡高碑店市场已陆续承接北京果蔬、副食、粮油等业态,吸引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疏解并重的阶段。截至目前,雄安新区总开发面积达214.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588万平方米,5127栋楼宇拔地而起。如今的雄安,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正在加速崛起,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三地发展各具特色、各有所成,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9843.1亿元、18024.3亿元和475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5.2%、5.1%和5.4%,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京津冀一体化相得益彰,最后说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协调内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三地不断深化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推动生产要素实现重组、进阶与飞跃。
在天津武清区京清汽车产业园的生产车间,机械臂正熟练地组装车灯,几小时后,这些车灯就可能出现在北京的汽车生产线上,与其他来自京津冀的零部件一同组装成新能源汽车……如今,众多知名新款车型的重要零部件均由三地联合供应,"汽车零部件总动员"的协同发展协奏曲在京津冀顺畅奏响。
据统计,天津已有12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理想等北京整车生产企业供应链,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北汽集团、一汽丰田以及小米、理想等京津整车厂供应链。京津冀整车企业与数百家零部件企业紧密"链"在一起,为三地产业升级拓展了广阔空间。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产值已超8400亿元。
三地按照"统一规划、协同招商、同步建设"的原则,共同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分别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建设园区,打造高水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北京顺义园区已正式开工,并完成元橡科技、芯合电子等10个重大项目签约。
在政策支持下,从"1小时零部件配套圈"到"2小时汽车产业圈",从"共造一辆车"到"同铸一条链",三地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释放区域协同发展的聚合效应,加快构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距北京约120公里的河北保定市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多条轨道线路贯穿连接各个车间,生产、组装、调试等工作有序进行,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外,长达2.2公里的试车线上,4列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列车正在进行出厂前调试。
河北京车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核心,涵盖地铁车、市域动车组等多个品类,承担疏解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功能,同时带动周边企业配套发展。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开通后,这些"河北制造"的列车将融入首都轨道交通网络。"这组列车最高时速达160公里,采用全自动驾驶模式,今年将生产交付160辆。"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兆勇介绍道。
从完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到加快政策、制度等软件升级,京津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从"引进一个项目"到"带动一片产业"的跨越,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这个中关村,有啥不一样?
置身拥有1800多家企业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村庄。通过创新制度架构,京津两地建立了互利双赢的利益共享机制。北京企业入驻科技城后,两地均可获得收益,企业还能继续为北京链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一个中关村模式,让创新之花开遍京津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介绍,2024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的分支机构累计已超1万家,区域内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以天津为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推出北京中关村第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复制推广清单,落地的科创企业可享受与北京同等的支持政策。
三地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各类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北京流向津冀两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在北京孵化的创新成果正加速在京津冀区域落地转化。
目前,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已构建起"市—区—园区"三级对接网络,从不同层面推动成果供需对接与科研资源互联互通。"创新链"贯通"产业链"、共建"生态链",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在京津冀汇聚,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使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出更强劲的乘数效应。
向内,重塑产业协同模式;向外,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走进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港,大型塔吊如钢铁巨人般屹立海岸,集装箱装卸有序,远洋货轮整齐排列。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天津港目前拥有148条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
5月20日,今年首列天津港经霍尔果斯直达塔什干的中欧(亚)班列发车,50个40英尺集装箱通过铁水联运模式经天津港发往乌兹别克斯坦。上海优尼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赵立勋表示:"过去,同样的货物通常需要通过班列或海运转运才能到达目的地。如今,天津港直达塔什干中亚班列的物流时间缩短近一半,物流费用节省约20%。"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
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可感知的民生温度上。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心上。
不久前,随着"奋进号"盾构机在潮白大街站至高楼站左线盾构区间进入钢套筒,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连续掘进最长的盾构区间——潮高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以上。项目建成后,河北三河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将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平谷与河北三河的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
三地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如今,京津冀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群众。
同样在三河市,一辆"京津冀定制快巴"在世纪名苑站等候乘客,家住附近小区的王楠刷身份证上车:"我在北京上班18年,跨省通勤13年。以前挤公交需要两个小时,现在乘坐快巴1个小时就能到北京国贸。"
河北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孟志猛介绍:"开通快巴旨在缓解通勤人员早晚高峰进出京交通不便、耗时过长等问题。"目前,三河市至北京已开通11条定制快巴线路,日均客运量超6000人次。
截至目前,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已超过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如今,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支撑,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产业协同圈正加速形成,区域融合度不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充满生机与活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除了硬件设施的互联互通,管理方式的智能化升级也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助力。
京津冀三地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创新旅游合作机制,深化文化交流合作。"2025京津冀古建音乐季"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下举办,为期约4个月,京津冀三地10处以上古建空间变身为"音乐厅",吸引公众前来进行沉浸式艺术体验。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星光·燕赵号"开行运营,串联避暑山庄、金山岭长城等七大景区,形成"一线多游"黄金旅游走廊。
一张社保卡,连接千万家。京津冀群众持社保卡可在三地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参观博物馆,还能实现跨省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城效应"日益凸显。
目前,京津冀已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4万余家医疗机构就医费用"一卡通结"、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截至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区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7亿。这张"超级通行证"将三地居民纳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圆",丰富了跨区域生活图景。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教育资源"跨省过河",京津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近500所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三地分批推出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多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同守一方绿,共护一片天,三地开展联防联治,携手治理污染。亮眼的成绩单见证了共治成效:2024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六成,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三地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以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为统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三地将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