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目前已出现和解迹象。
9月13日晚间,罗永浩通过微博宣布:"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据悉,受此次预制菜风波影响,西贝营业额出现明显下滑,单日损失达百万元级别。

罗永浩微博
事件始于9月10日,罗永浩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质疑西贝餐厅大量使用预制菜且定价偏高,引发广泛社会讨论。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宣布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参观,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作业指导书"详解菜品制作流程。然而其中关于冷冻食品"冷冻-解冻-复热-预腌制"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再度引发消费者对菜品新鲜度的质疑。
由于当前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市场认知存在显著分歧。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强调"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其依据是现行部门规章中将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净菜等排除在预制菜范畴之外。但罗永浩及部分消费者认为,即便采用中央厨房模式,保质期长达数月甚至两年的冷冻食材包仍应归属预制菜范畴,消费者期待的是新鲜原料经现场炒制的"锅气"菜品。

图源:西贝官方
罗永浩明确表示,其反对的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消费者对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知情权。
据第一财经独家报道,9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主导制定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完成技术审查,即将进入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官方定义,并将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预制菜的信息披露要求纳入监管范畴。多位专家建议,应建立预制菜使用情况的强制性披露制度。
"标准重点规范预制菜的定义界定和核心安全指标。"参与标准起草的专家透露,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体系、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规范、贮运条件及检验检测方法作出系统规定,特别新增"禁止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技术要求。相较于目前市场上141项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国标更聚焦食品安全底线要求,为行政执法提供明确依据。
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西贝事件客观上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规范进程,不仅促使监管部门加快标准制定,也将推动行业术语标准化、产品分类体系化建设,促进各类质量标准与安全标准的有效衔接,引导企业完善内控标准体系。"
行业预测显示,随着国家标准实施,预制菜企业将面临"防腐剂禁令"和"冷链系统升级"双重要求,预计将使行业平均成本上升15%~30%。
此次西贝争议事件或将成为预制菜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广大消费者真正关切的核心问题,在于获得充分的消费知情权与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