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紫天明日启退市整理:两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近25亿 前董事长及财务总监遭终身禁市

小编 41 0

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80,证券简称:*ST紫天)即将正式步入退市整理阶段。

9月14日,*ST紫天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9月15日起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该整理期共计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一个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据悉,公司股票自7月21日起开始停牌,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2.74元/股,对应总市值为4.4亿元。

按照相关监管规定,*ST紫天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其证券简称将变更为“紫天退”,股票代码保持300280不变。在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不设置价格涨跌幅限制,而在首个交易日之后的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则为20%。

回溯至9月5日,*ST紫天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已正式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的上市交易。

深交所在上述《终止上市决定书》中指出,2025年5月20日,由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公司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且在股票停牌后的两个月内依旧未能完成整改工作,因此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5年8月22日,中国证监会向*ST紫天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实,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违规手段连续两年累计虚增收入高达24.99亿元,涉及三份定期报告的财务造假行为。

具体来看,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ST紫天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7.78亿元、虚增利润0.85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4.59%、利润总额的35.99%,意味着公司当期近半数的业绩为虚构而来。

2023年半年报中,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持续。在云服务业务尚未实际开工、未通过客户验收且未收到任何款项的情况下,公司便违规提前确认营业收入,导致当期虚增收入2.07亿元、虚增利润0.79亿元,其中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64%。

而在2023年年度报告里,*ST紫天旗下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展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时,仅扮演代理人角色,并未取得商品控制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公司却违规使用总额法进行核算。仅此一项操作,就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8.63%,严重歪曲了公司业绩的真实性。

针对上述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再结合公司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以及存在拒绝、阻碍监管执法等违规情节,中国证监会对*ST紫天及公司管理层共计12人处以合计384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于在造假行为中起到决策、组织实施作用的“首要责任人”——公司原董事长姚小欣、原财务总监李想,采取了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监管部门认定,自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公司仍然未能披露经过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情况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依据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21条的相关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深交所作出了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1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证券日报》表示,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市场中的财务造假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与执法力度,明确对于造假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要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追责机制,不仅要通过行政处罚、强制退市等手段形成强大震慑,更要积极推动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的落实,确保让造假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新闻线索可联系澎湃新闻财经频道,邮箱:ppcj@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