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青春小店焕发城市活力:青年创客引领新消费新浪潮

小编 36 0

聚焦青年创业群体,创新消费场景体验,深化社区协作共赢,上海静安区正涌现一批充满活力的青春小店,为都市注入全新生机——

图①:杨开勤的小店。孟亦轩摄图②:张帆的小店。受访者供图图③:年轻人在杨开勤店里的 " 青年夜校 " 学习架子鼓。陈 朋摄图④:张帆展示店里销售的手作。王 晨摄

晚间八点,上海静安区恒丰路上,"Echo 打击乐体验馆" 的玻璃门透出温暖灯光,店内咖啡香气弥漫,一场别开生面的 " 青年夜校 " 热闹启幕。小店主理人杨开勤(化名)正仔细调试架子鼓设备,身旁几位刚结束工作的 " 白领 " 学员已按捺不住,纷纷拿起鼓槌准备体验。

与此同时,两公里外苏河湾万象天地的 "T ǎ madrama 退休市集" 里,店长张帆的直播间内订单不断,一件件精致手作通过屏幕走向各地消费者。这两家由 90 后创业者主理的特色小店,正是静安区众多青春小店中的杰出代表。在商业氛围浓厚的静安区,青年创业者们凭借创新商业模式与消费场景,在产品设计上融入巧思,在后街里弄间开设出一家家独具 " 青年气息 " 的特色店铺。

2023 年 2 月,静安区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 青春小店公益支持计划 " 首批试点区域。两年多来,在团静安区委及各街道的联合扶持下,这些青春小店茁壮成长,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更多活力与烟火气。

" 年轻人创意无限,能做出有意思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 之所以取名‘退休集市’,是因为店内既有青年设计师的创意作品,也有银发手工艺人的匠心之作。" 张帆匆匆从家中赶到店铺,推开玻璃门,带领记者走进 120 多平方米的 "T ǎ madrama 退休市集"。

店内,银发族妈妈们手工制作的毛毡玩偶、围脖、手机链,与青年设计师的饰品、瓷器工艺品共同陈列在展柜中,相映成趣。" 我从大学时期就立志创业,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 张帆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硕士,一头干练短发,身着简约纯色衬衫,气质大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帆妈妈的提议——" 你可不可以办一个卖退休老人手作的市集?" 为她带来了创业灵感。" 我妈妈和姨妈都是羊毛毡爱好者,退休后制作了大量羊毛毡玩偶。她们的手艺精湛,如果在色彩搭配、材质使用等设计细节上加以优化,手作定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张帆说道。

有了想法后,张帆便着手规划打造自己的小店。去年 7 月,她参加上海戏剧学院与静安寺街道联合举办的创业大赛,凭借出色表现一举夺冠,并成功入选静安寺街道 " 我的小店开在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 街区创业帮扶项目,成为免租快闪店的首位店长。得益于近 4 个月的免租政策,资金压力大幅减轻,张帆的小店很快步入正轨,初具规模。

" 我将小店定位为手工艺品买手店,除了银发族的手工艺品,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设计师,因作品缺乏优质上架渠道,也会选择在我们店寄售。" 张帆介绍道,店里最多时曾吸引 40 多个原创品牌入驻。

依托 " 巨富长 " 街区的时尚客流优势,众多年轻人前来张帆的店铺打卡消费,这让她坚定了向核心商圈迈进的信心。去年 12 月,经团静安区委引荐,"T ǎ madrama 退休市集" 成功入驻万象天地商场。

" 入驻商场后,客流以周边居民为主,他们更注重消费体验感,仅靠售卖文创产品,难以吸引顾客进店。" 今年 5 月,张帆找到了新的 " 开店搭档 "。从互联网行业辞职的静静,经营陶艺工作室已有一两年,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勉强维持。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两人一拍即合。张帆与静静在店内开设陶艺手作课程,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前来体验。同时,张帆也开启了网络直播带货模式,凭借此前积累的社群名气,直播间单场次销售额可达万元以上。

" 妈妈们的手作供不应求,常常需要加班加点赶制。" 在张帆看来,创意是线下小店保持长久活力的关键," 年轻人创意无限,能够打造出有趣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随着中国文化出海热潮,中国制造必将迈向中国创意。"

" 青春小店要融入社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

一楼公共空间内,上班族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使用电脑处理工作,一旦加班感到疲惫,上楼便能切换场景,通过打鼓放松身心,还有专职架子鼓乐手提供一对一指导。这便是杨开勤的小店——"Echo 打击乐体验馆"。

2024 年,已在上海打拼 10 年的 " 沪漂 " 杨开勤,决定为自己热爱的架子鼓事业进行投资:花费两个多月时间考察了六七十套铺面,最终选定商务楼宇密集、临近地铁口的恒丰路,并投入专业级隔音装修与架子鼓设备。

" 当下的年轻人乐于在新消费场景中探索新鲜事物,愿意为情绪价值和体验感买单。" 杨开勤表示。

然而,一种全新的消费场景与运营理念,要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并非易事。开业初期,杨开勤发现仅依靠网络社交平台推广,业务难以实现突破,主动前来学习打鼓的学员寥寥无几,路过的行人也常将其误认为是一家装修别致的咖啡馆。

转机出现在今年夏天,某天深夜,杨开勤收到了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团工委工作人员的私信。原来,天目西路街道正在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街道团工委工作人员与网格员一同走访沿街小店,为青春小店如何融入社区、提升人气出谋划策。

与天目西路街道建立联系后,杨开勤在街区活动中结识了更多街坊邻里。" 当初装修时,更多考虑的是做好隔音、避免扰民,而多次参与街区活动后,我意识到融入社区和居民,能为小店带来更多客流。" 杨开勤说道。店里的培训老师们积极参与由街道团工委和中兴金融街区党支部主办的青年生活节公益演出,还为快递小哥送上解暑水果。

如今店内课程表上,每周一 " 青年夜校 " 的白领体验班课程,也是与天目西路街道团工委共同精心打造的。"‘青年夜校’为我们积累了良好口碑,现在每次招生信息发布后,很快就会报满。" 杨开勤欣喜地表示。

在杨开勤眼中," 青春小店要融入社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目前,她正在为静安区对口帮扶的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募捐音乐类图书。

" 青年创业不该是孤军奋战,我们要帮助青春小店纾解成长的烦恼 "

杨开勤店里的 " 青年夜校 " 是静安区青年夜间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办好 " 青年夜校 ",团静安区委延伸孵化 " 越夜越青春 " 青年之夜项目,发布《" 静夜乐群 " 静安区青年夜间服务甄选指南》,收录了各街镇旗舰夜校点位与特色品牌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非遗手作、运动塑形、美妆体验、沪语教学、心理疗愈等 90 门课程,共计 552 节课时,吸引 6000 余人次参与。

与以往夜校的知识课堂不同,如今的 " 青年夜校 " 更像是共同爱好者的社群聚集地,一个放松身心的社交空间。在这里,有热心公益社会组织的创业者,有传承非遗手作、喜爱举办集市的主理人,也有热爱写作的自媒体从业者,他们在夜校里分享创意金点子、互助选品、交流创业经验。青年创客们也经常到夜校分享创业心得。

" 青年创业不应是孤军奋战,我们要助力青春小店解决成长中的难题。" 团静安区委在前期调研中,梳理总结出制约小店发展的若干共性问题,如客流断崖式下降、互联网运营技术和能力有待提升、与居民区存在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等矛盾。同时,青春小店在业务转型、跨界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需求。针对这些问题,静安区成立 " 青春助企服务团 ",牵头商务委、国资委及城管、税务、公安、人社等多部门团组织和青年业务骨干,深入了解青春小店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愿景,组团为小店成长办实事、解难题。

这种协同效应正在持续扩大。团静安区委推出青春小店联盟,促进店主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成长。青春小店联盟定期开展 " 巨富长 " 街区志愿风尚周活动,青春小店积极提供免费自行车检修、指甲修剪护理、社区画展艺术疗愈等街区开放共享型志愿服务项目。

夜色渐深,Echo 打击乐体验馆的门锁再次被加班学员打开,"T ǎ madrama 退休市集" 的直播灯依旧明亮。两位 90 后女孩的创业实践,在静安区编织的保障网中,正孕育出超越商业本身的价值——既有架子鼓敲碎都市孤独的回响,也有年轻本土设计师创造的中国时尚。正如杨开勤在学员群里的留言:" 这里不教考级,只教如何与热爱相处。" 而张帆的市集宣言或许是最好的呼应:" 年轻不该被年龄定义,创业也是。" 静安区每家青春小店的背后,都涌动着青春的力量,书写着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