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迎来关键进展,全球120个国家及欧盟共同公布了2035年前温室气体减排的最新路线图。依据《巴黎协定》规定的五年期评估机制,各缔约方此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被视为实现温控目标的核心举措。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致辞中直言,当前全球行动力度与科学要求存在巨大落差,1.5摄氏度临界点正面临失守危机。
2025年9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大会气候峰会现场发表讲话,强调全球气候行动紧迫性。视觉中国 图
尽管多数国家在峰会上展现了强化气候治理的意愿,但国际科学家联合报告指出,若按现有承诺推进,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仍可能上升3摄氏度,远超《巴黎协定》设定的安全阈值。古特雷斯援引最新气候数据强调:“科学证据、国际法框架与经济规律共同指向同一结论——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更果断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历史累计排放最大国的美国在此次峰会中再度缺席。此前一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联大演讲中宣称气候危机是“世纪骗局”,并公开质疑可再生能源政策,这一立场与国际社会共识形成尖锐对立。
美国前气候特使约翰·克里接受专访时指出,美国政策反复已对全球气候合作机制造成实质性冲击。他坦言,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削减清洁能源投资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持续发挥领导作用。克里同时强调,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源于市场规律:“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90%以上,这种结构性转变已不可逆转。真正主导转型进程的是资本流向,而非政治演说。”
1.5℃温控目标濒临失守,美国角色成焦点
根据联合国官方通报,古特雷斯在特别峰会上敦促各国以更高效率落实减排计划。他特别指出,当前多数国家的行动进度与《巴黎协定》的温控要求存在显著差距,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弥补行动赤字。
p>在联合国大会主旨发言中,古特雷斯将化石燃料依赖称为“高风险赌注”,并警告1.5摄氏度温控目标正处于崩溃边缘。他呼吁即将召开的COP30气候大会必须制定具约束力的全球行动框架,引导各国重回气候治理正轨。
目前所有国家提交的最新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正陆续上传至联合国气候平台,详细评估尚需时日。在主要排放体中,美国、中国与欧盟的承诺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已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因此未提交新减排目标并将缺席年底的巴西气候大会。
克里在分析美国政策影响时表示,联邦层面气候政策的倒退已削弱国际互信。但他同时指出,美国地方政府与企业界的清洁能源投资仍保持增长态势,“能源转型的经济逻辑正在超越政治周期,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达化石能源两倍便是明证”。
p>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专家强调,尽管美国联邦政策出现反复,但多数主要排放国已明确延续减排承诺。这些进展为全球气候治理留存希望窗口,但现有行动规模仍不足以规避气候系统最严峻冲击。
中国宣布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引关注
峰会期间,多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无论个别国家立场如何变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不可逆转。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突破2万亿美元,显著超越传统能源投资总额。巴哈马总理在边会中指出:“清洁能源革命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实现可持续繁荣的必然路径。”
作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中国在此次峰会公布2035年气候目标引发广泛关注。据官方声明,中国承诺到2035年实现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较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30%以上,风光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水平的6倍。
p>中国领导人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新目标严格对标《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减排诚意。他呼吁国际社会坚守多边主义框架,避免因单边行动动摇全球气候治理根基。
联合国气候机构对中国方案给予积极评价,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部署规模、技术成本控制方面的领先地位将为全球转型注入动力。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超额完成上轮气候承诺,此次目标设定将带动万亿级绿色投资,对加速全球能源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
p>亚洲气候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新版国家自主贡献延续了“承诺必达”的务实风格,目标设定既展现雄心又留有余地。绿色创新研究机构指出,中国首次提出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指标,标志着气候治理进入系统化新阶段,向国际社会传递“行动重于宣言”的清晰信号。
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考验
在当前气候治理的关键节点,各国能否化解分歧、强化合作将决定人类共同未来的安全底线。中国新承诺被视为积极信号,但全球行动仍面临政治博弈、资金分配与技术落地的三重挑战。
欧盟作为气候治理重要一方,虽未在峰会期间最终敲定2035年减排目标,但已初步达成66%-72%的减排框架。欧盟气候专员表示,具体条款将在COP30前完成立法程序。然而欧洲绿色转型同样遭遇阻力,近期与美国达成的化石燃料采购协议被指可能拖累可再生能源替代进程。
国际环保组织专家指出,本次气候峰会被视为对气候怀疑论的有力回应。绝大多数国家认同低碳转型兼具环境与经济效益,但当前全球领导力与行动力度仍存不足。尽管百余国已更新气候承诺,其集体雄心与1.5℃路径需求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面对即将召开的COP30大会,国际社会期待各方弥合减排鸿沟。但会议举办地基础设施限制已引发担忧,部分国家代表对会议成果预期持谨慎态度。气候分析师强调,COP30必须建立清晰的责任强化机制,推动主要排放国在2028年前提升行动目标,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