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公开宣称,在欧盟与北约的持续支援下,乌克兰可能实现"领土完整恢复"。从早期推动俄乌和谈,到要求基辅妥协,再到当前支持乌方反击,特朗普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为何出现颠覆性调整?这一变化将如何重塑冲突走向?
战略转向背后的核心动因是什么?
特朗普此次立场调整并非基于乌克兰军事实力的客观评估,而是对俄罗斯施加外交压力的策略性手段。其当前对俄政策优先考虑维持美俄战略平衡,防止冲突扩散引发更大风险。调解乌克兰危机本质是为稳定美俄关系,避免局势升级。特朗普外交逻辑始终围绕"美国优先"原则,聚焦国家安全与短期经济利益。
此番言论可能预示美国将改变调停策略,从主动斡旋转向风险管控。通过公开支持乌克兰收复失地,特朗普向俄总统普京传递明确信号:若俄方不妥协,美国可能退出调停角色,转而采取观望姿态。这种表态既是对俄施压,也是对欧洲盟友的安抚。
美国是否会放弃调停转向军售支持?
随着和谈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对调解的兴趣明显减弱。其宣称"乌克兰可能获胜"的表述,暗示若俄罗斯不改变立场,美国或转向支持欧盟主导的和平方案,扩大对乌武器装备出口。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言论缓解欧洲安全焦虑,特别是近期波兰、爱沙尼亚等国与俄摩擦事件后,北约盟友对美国承诺的疑虑上升。英国、波兰威胁击落俄军机的表态,迫使特朗普强化对俄批评以修复跨大西洋信任。
持续削弱俄罗斯是否符合美国长期利益?
特朗普的政策转变反映其认清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在追求诺贝尔和平奖未果后,其政策更聚焦短期收益。通过可控的消耗战略,美国既能获取能源与军工订单的经济红利,又能维持对俄战略压制。这种"边打边谈"模式可能成为美国长期博弈工具。
新立场如何影响战场态势?
特朗普表态或推动对乌军售升级。由欧洲出资、美国提供武器的援助模式可能制度化,未来可能向乌克兰输送远程导弹、防空系统等先进装备。同时,美国可能加大对俄经济制裁,回应乌克兰及欧洲盟友的游说压力。
会否引发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冲突?
俄方视特朗普言论为误判,担忧引发西方援乌新浪潮。但现阶段北约与俄"擦枪走火"概率仍低,因特朗普政府风险规避倾向明显,俄方也保留和谈窗口。特朗普的政策多变特性使其表态可能仅是战术施压,乌总统泽连斯基的意外反应也印证其缺乏与盟友协调。
政策可持续性与逆转可能性分析
鉴于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中强调"最大化选择空间"的策略,其乌克兰政策可能继续调整。只要乌克兰的地缘战略价值存在,美国不会退出危机斡旋。当前立场既非全面对抗,也非彻底妥协,而是维持动态平衡的中间路径。
(作者张弘系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