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驱动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地区创新实践深度解析

小编 24 0
民营企业驱动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地区创新实践深度解析

在当今经济格局中,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动者,而民营企业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上海通过多元化举措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江苏苏州借助政策赋能打造“企业+”工作矩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杭州的民营企业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助力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近期,记者随中央统战部“走进民企看‘质’变”主题采访活动深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亲历民企向“新”领域发力、向“质”量迈进的强劲势头。

——编 者

政策赋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桥流水相伴,河街相邻而建,粉墙黛瓦点缀……今年7月,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32号的苏州民营企业家之家正式启用,成为融合党建引领、政策宣传、文化交流与产业链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

“这里不仅是企业家的精神家园,更是发展伙伴的汇聚地。政企携手,共同塑造‘苏州最舒心’的营商环境品牌。”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蓓蕾介绍,苏州市工商联通过构建“企业+”工作矩阵,启动百家民企供应链沙龙对接活动,已整合125家企业提供的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数据显示,苏州拥有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18家,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7家。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创新成果的涌现,生动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西井科技研发的无人重卡曾现身电影《流浪地球2》,如今搭载自主自动驾驶技术,从单一物流场景扩展至海港、空港及智慧工厂等领域,业务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上海相关部门组织专项培训、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群、拓展国际商会合作,多管齐下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为企业出海提供坚实保障。

在浙江杭州,一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年产能达50万台服务器的智能工厂,单个班次仅需不到80名员工。以往需工程师紧盯的流程,现由AI自主监控完成。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表示,企业提供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作为从浙江起步的民营企业,新华三的成长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滋养。”于英涛强调。

浙江积极构建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推出民间投资问题收集与解决机制、民营企业定点联系机制、民间投资调度机制“三项机制”,通过高水平政策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政府言出必行,承诺事项均能落实,这让企业家倍感安心。”在浙江省工商联举办的“亲清直通·政企恳谈会”上,一名企业家的发言道出了众多民企心声。

今年以来,浙江开展“亲清直通”暖企惠企行动,举办政企恳谈会260余场;出台《政商交往观测点运行制度(试行)》,收集反馈问题234个;组建浙商法律服务团,形成常态化、多层次的法治服务体系。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指出,浙江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构建了“企业主导创新、政府保障生态”的创业环境,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技术突破——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自主移动、攀爬楼梯、跨越障碍……在杭州云深处科技的测试场地,四足机器人“绝影X30”灵活穿梭于模拟变电站的复杂路面,完成设备测温、缺陷识别等任务。该机器人已在广东东莞变电站、新加坡电网等国内外场景投入应用。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电力巡检、应急消防商业化应用的四足机器人企业,云深处占据国内85%的电力巡检市场份额,其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功率密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技术飞速进步,机器人产业加速智能化升级,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深厚积累。

走进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从操作箱中取料,经过加工、检测、清洗等工序,精准完成生产。

谐波减速器作为机器人的“关节”,技术门槛极高,曾长期被国外垄断。绿的谐波突破齿形设计、柔性轴承等技术难题,将传动误差控制在10弧秒以内。

企业所在的苏州市吴中区,集聚了上千家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覆盖关键零部件研发至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对接、深度融合。

实现技术突破,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2024年6月,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整合区域产业链资源开展技术攻关。“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是其中之一。

该联合体由苏州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沃斯机器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等共同组建,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资源,为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在智能家居、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凝聚合力,“联”出成效。思必驰董事会秘书龙梦竹介绍,创新联合体还促进企业与高校的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学术交流、实习实训加强人才互动。

挺膺担当——

以实干笃行诠释企业家精神

选择纹样,定制下单……在杭州万事利科创中心,AI大模型根据用户需求,数秒内生成独特丝巾设计。通过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1米面料可在2小时内完成印染。

“我们应弘扬企业家精神,做胸怀报国志的奋斗者。”全国工商联执委、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屠红燕荣获“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近年来,企业推动“丝绸+文化+科技”融合,使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是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的特质。万事利在浙江衢州开化县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帮扶模式,1500亩黄金茧养殖基地带动近千户农民就地就业,蚕农年收入增长超30%。

“做艰难但正确的事,走长远之路。”总部位于上海的联影集团立志研发国产医疗影像设备,放弃传统优化路径,直攻高精尖技术。如今,企业推出多款高端医疗装备,服务国内外超1万家医疗机构。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突破“卡脖子”技术,广大民营企业家深耕家国情怀,将个人奋斗、企业发展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以实干诠释企业家精神。

今年5月,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提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涂层革新方案,实现平方米级组件的稳定量产。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姚冀众表示,加入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可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并通过交流培训拓展视野、增强信心。

近年来,浙江扎实推进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构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人才库,实施新生代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新老企业家“传承对话”等活动,培养政治坚定、经营有方、担当有为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

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已成共识。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勇担责任,以拼搏精神创新创业,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