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及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部署与指南

小编 61 0

针对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安排已正式发布

联防联控机制防发〔2025〕5号

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联防联控机构,以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安排,切实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维持全国疫情总体平稳态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度过节日,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国庆中秋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定。新冠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可能出现新变异株导致疫情波动。秋冬季来临,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活动增强,预计将出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10月至11月,南方部分地区仍处于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境外输入引发本地疫情的风险较高。诺如病毒胃肠炎、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在秋冬季易发,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可能存在聚集性疫情。猴痘、人感染新亚型流感等全球疫情输入风险增加。国庆中秋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活动增多,将进一步加大防控难度。各地需统一思想,强化底线思维,提前分析研判,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平稳,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强化疫情监测与信息报告机制

各地应加快建成并运行省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部署智能监测预警软件,推进哨点医院症候群监测,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监测网络。加强全球疫情监测,动态评估新冠、猴痘等疫情趋势,及时预警。完善不明原因传染病监测,提升实验室病原检测能力,对关键病例做到应测尽测。重点地区需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和飞行检查,落实应急响应。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建立疫情风险双通报机制,向教育、民政部门及机构通报风险。设立疾控监督员,督促依法及时报告疫情。

三、突出重点环节和领域防控措施

各地需依法执行口岸检疫,加强部门协作,做好输入疫情处置。指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和缺勤追踪,强化假期个人防护;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加强健康监测和消毒;交通、旅游场所做好客流疏导和清洁;加大餐饮、供水单位监督。快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开展多病原筛查和流调,降低传播风险。

四、推进疫苗接种和医疗救治工作

动员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流感、新冠等疫苗,优化接种服务;保持免疫规划疫苗高覆盖率,加强薄弱地区补种。统筹医疗资源,强化发热门诊、儿科等重点科室,培训基层人员,保障药品供应。推进分级诊疗,重症病例应收尽收。

五、做好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对

疫情发生地需严格落实防控,减少扩散,巩固成效;跨区域疫情需协同处置。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假期应急救援准备,完善预案和演练,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宣教

以病媒防制为重点,清除孳生地,动员基层开展灭蚊、灭鼠等活动。整治环境卫生薄弱环节,加强重点场所消杀。结合世界流感日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引导良好卫生习惯。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做好假期健康提示。

七、压实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各地需依法压实四方责任,坚持联防联控,排查风险点,提升核心能力。加强假期值班,确保快速响应疫情,保障人民健康。

《2025年国庆中秋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通知》解读问答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多种疾病可能共同流行。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增加,防控难度加大。为落实中央部署,本通知指导各地提前部署,确保疫情平稳,保障节日安全和经济环境。

二、国庆中秋及秋冬季疫情形势如何?

目前疫情总体平稳,新冠低流行,但可能出现新变异。秋冬季呼吸道病原体活跃,蚊媒和肠道传染病风险存在。境外输入风险增加,假期活动可能加剧传播。在有效防控下,疫情可控。

三、通知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突出重点场所防控,如口岸、学校、养老机构;推进疫苗接种和医疗资源调配;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宣教,确保措施落地。

四、如何确保防控措施落实?

要求依法压实责任,强化联防联控,排查薄弱环节,提升能力。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及时响应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