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引领科普资源高效交易新浪潮

小编 68 0

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上海市科委 供图

2023年9月26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在科普月系列活动上,正式推出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并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沪科普”专板服务体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服务网络将逐步覆盖全国。

当前,科普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长期以来,科普资源在市场化转化过程中遭遇诸多瓶颈,包括供需信息不畅、市场机制缺失以及优质内容难以变现等问题,导致大量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个人的高质量科普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为应对这些挑战,上海技术交易所于2023年率先尝试并成功完成全国首例科普成果市场化交易,随后设立了专业的科普交易专板,为科普内容的登记、交易和服务提供了标准化平台。如今,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站正式上线,开启了科普成果转化服务的新纪元。

据上海技术交易所透露,该平台构建了全国最具权威性的科普成果资源库,整合了成果展示、价值评估和交易撮合功能,核心目标是推动海量优质科普成果实现从展示品到市场商品的转化。平台采用专业评估模型和规范交易流程,确保科普资源与市场高效对接,并作为产业孵化加速器,通过一站式服务和金融支持,促进科普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平台致力于成为连接全国科普供需的枢纽,构建一个以上海为基础、服务全国、标准统一的科普交易网络。

此次上线的网站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并服务全国,设立了科普天地、科普交易、区域科创、信息资讯、交易规则和科普机构六大核心板块,旨在从线下集中转向线上发布,从传统模式升级为创新形式,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打造科普传播的新平台。目前,平台已收录112宗交易项目,涵盖7993项科普视频和314个科普场馆。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上海技术交易所的科普成果转化路径,尤其是合同登记联动机制,使科研人员能够受益于奖励政策,激发科技传播者参与科普的热情。该机制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优质科普项目从理论走向实践,依托交易所的风险规避功能,为企事业单位的科普创新提供保障,加速科普项目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