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型特展于9月29日下午在故宫博物院隆重揭幕,并将自9月30日起正式在午门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展览通过“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主题板块,精选200件(套)馆藏珍品,多维度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连续性、勇于突破的创新性、民族团结的统一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和谐共生的和平性,生动追溯故宫博物院从筚路蓝缕的创建期、跌宕起伏的发展期到如今创新突破的辉煌历程。
展览现场,东晋王珣《伯远帖》、唐代韩滉《五牛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黄庭坚《诸上座帖》及春秋时期莲鹤方壶等国宝级文物齐聚一堂。值得一提的是,《清明上河图》上次公开亮相还需追溯至2012年,已尘封十三载之久。
北宋风俗画瑰宝《清明上河图》局部细节展示
开幕式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以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单霁翔等嘉宾共同出席揭幕仪式。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创立,这座昔日的明清皇家宫苑从此转型为面向大众的文化殿堂。在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故宫博物院,顶住了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困顿的双重压力,更在抗战时期成功组织了惊心动魄的文物南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博物院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古建筑修缮工程有序推进,文物藏品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展览体系持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故宫博物院逐步优化博物馆基础设施,构建起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传播于一体的完整体系。进入21世纪,故宫先后启动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整体维修工程与长达七年的文物清点工作,推动故宫实现全面保护,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积极实践者,故宫博物院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引领文旅融合创新、搭建文明互鉴的中华文化窗口。如今,这座既古老又焕发青春活力的博物院正绽放出崭新的时代光芒。
午门展厅内观众沉浸式观展场景
据故宫博物院介绍,“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特展以院史为主线,采用文物与档案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系统阐释故宫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承载者、传统文化荟萃之地、多元文化交融见证与古代工匠智慧结晶的深厚内涵。
《清明上河图》全卷展开引来观众驻足细赏
三大单元勾勒文明传承脉络
展览现场以“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篇章为主线,遴选出200件(套)代表性文物进行集中展示。
午门西雁翅楼展厅聚焦“一脉文渊”,下设“天府永藏”“紫禁初开”“故宫新生”三个小节,系统梳理中国宫廷收藏的延续与利用,凸显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同时还原故宫博物院创立、完整保护计划实施、文物南迁与中轴线测绘等重大历史节点,生动再现早期故宫人在文物保护与研究领域的艰难探索。
午门正殿展厅以“百年传承”为主题,分设“国宝汇流”“古物重光”“殿宇生辉”三大板块,从文物回购、拨交与捐赠视角解析故宫藏品体系的构建历程,彰显文物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通过书画临摹复制与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全面呈现传统工艺的薪火相传,并结合宁寿宫、养心殿内檐装修、太和殿大修及故宫申遗等案例,展现古建修缮的创新实践。此区域汇聚了《伯远帖》《清明上河图》等多件一级文物,展厅布局疏朗有致,为观众营造舒适观展体验。
观众在百年传承单元聆听讲解员介绍
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以“万千气象”收官,划分“文明赓续”“华章共谱”“太和充满”三部分,系统展示故宫博物院立足时代需求,深入挖掘故宫所蕴藏的中华文明五大特性及其当代价值,在促进民族团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的文化引领作用。
从“一脉文渊”的源远流长,到“百年传承”的坚守创新,再到“万千气象”的开放包容,三大单元共同谱写出故宫博物院百年风雨兼程、守正开拓的壮丽史诗,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协同之力。展览旨在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与智慧启示,加深公众对故宫文化的认知,激发对中华文明的价值认同,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让文物蕴含的民族智慧成为连接古今、凝聚共识的文化纽带。
重磅文物再现艺术巅峰
展品中,《五牛图》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出自唐代韩滉之手,历经1200余年沧桑。画作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画卷生动刻画五头耕牛各异的神态:或漫步旷野,或伫立凝思,或低头嚼草,或昂首嘶鸣,或回舌舔舐,或缓步徐行,或倚树蹭痒。《五牛图》流传过程跌宕起伏:曾入藏南宋内府,元代经赵伯昂、赵孟頫递藏,明代归项元汴等大家收藏,清代纳入宫廷秘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此作不幸流落海外,漂泊长达半世纪。20世纪50年代,该画惊现香港拍卖会,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重金购回。归国时画卷残损严重,故宫裱画大师孙承枝耗时八月匠心修复,终使国宝重焕光彩。
《五牛图》上一次公开露面是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特展中。
同期展出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绘制的风俗长卷,细腻捕捉了汴京城的市井百态与百姓生活。此卷最近一次展出是2012年1月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精品展”中。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真迹,为现存唯一的东晋名家墨宝,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三希堂”瑰宝。
东晋法书珍品《伯远帖》展出实况
《诸上座帖》系北宋黄庭坚以草书抄录五代僧人文益语录的鸿篇巨制,卷尾附行楷自题,融狂草与楷书之妙,笔势跌宕奇崛,尽显其晚年书法造诣。
黄庭坚《诸上座帖》展柜前观众络绎不绝
同场亮相的重器还包括春秋莲鹤方壶、明末尤侃款犀角雕芙蓉鸳鸯图杯、清宫二十五宝玺等。其中清二十五宝玺为乾隆皇帝钦定的国家政权象征,体系完整、传承有序,堪称故宫镇院之宝。
清宫二十五宝玺阵列彰显皇家威仪
明末清初尤侃精雕犀角杯展现工匠精神
观展实用信息: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特展展期为2025年9月30日至12月30日。展览免费开放,实行实名预约制,观众可关注“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