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 设计
洱海治理是一场考验耐力的环保马拉松,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以二十余载坚守,为这场征程跑出关键首棒。从壮年到古稀,他将黄金岁月献给云南洱海,开启三代交大人的治水传承。
9月28日晚,这段新时代“老人与海”的故事亮相“青春华章 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黄浦江风拂过云岭之巅,上海交大三代治水人携二十载“山海情”,将远方融入梦想蓝图。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交大洱海治理团队第一代开创者孔海南。记者 张呈君 图
老人与海
孔海南的青春始终与国家需求共振。
“国家所需即我之选”成为他的人生航标。初中学历的他凭毅力自学初高中课程考入大学,获悉国家急需环境人才后,毅然投身冷门的环境医学领域,成为该专业首批学子。
奋斗模式自此定型。1988年,孔海南作为中国政府交流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任研究员,深耕湖泊与河流技术,成为国际富营养化治理专家。洱海情结亦始于此时。
1996年,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孔海南初访洱海,乘船至湖心目睹沉水植物群落绵延湖底至湖面,形成壮阔“水下森林”,震撼景象终生难忘。洱海曾以丰饶物产滋养大理世代,但20世纪90年代末遭富营养化侵袭,两次蓝藻暴发致水质剧变,令孔海南忧心如焚。
孔海南在洱海。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 均为 上海交大 供图
2000年,中国七大流域污染加剧之际,年过半百的孔海南回国任教上海交大,成为环境学院首位海归教授。他与专家团队力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多次调研献策。同期,洱海恶化引国家关注,2006年其保护纳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项目启动时孔海南已56岁,高原环境挑战体能极限,他仍毅然出任首席科学家。2006年团队初抵大理,洱海饱受“水体癌症”富营养化困扰。团队拒远程研究,坚守“生态研究距对象不超两百米”原则,初期实验室设于洱海边农院,后逐步升级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
十余年间,洱海水质波动牵动孔海南心弦。他年均居沪不足一月,日行三万步踏遍村落河流。为控高血压,他自制低盐餐食,随身携带心脏监测设备。2012年9月,洱海项目成功验收。
孔海南(前排左二)在洱海边
“洱海如他骨肉,一日不见便心空落落。”博士生徐钧洲如此描述恩师情怀。孔海南两度心脏病发被劝返沪手术,愈后即刻归返。这份扎根精神奠定治理基石。
经年努力,团队助过度开发的洱海重焕“母亲湖”风采。海菜花——水质洁净度晴雨表——再度绽放湖面。洱海水质从劣五类稳步跃升至二至三类。
如今的洱海风光。资料图
接力:从治水到“金山银山”
孔海南作为第一代开创者完成科学诊断与技术攻坚。第二代治水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接棒,举家迁居大理,年驻一线超300天,巩固治理成果并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第二代治水人、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教授(右)
如今接力棒传至第三代青年师生,他们探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路径,让环保与经济发展惠泽百姓。
第三代治水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封吉猛、沈剑博士以及工作人员还有同学们
“孔老师感召力非凡。”徐钧洲称自己场场不落其讲座,“每场爆满,众人皆感其二十载大地扎根精神。”他虽非直接治水,却受此驱动研究大理核桃壳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高值活性炭与苯酚,为农户开辟增收新路,预估创千万级经济效益。
孔海南力推海菜花产业化,联袂交大农生院研发保鲜技术,保质期从3天延至12天,产品远销北上广高端商超,成为“两山”理念鲜活例证。
传承与初心
面对年轻人“天坑专业”困惑与“内卷”焦虑,毕生迎战的孔海南见解独到。
他认为“天坑”源于社会人才结构矛盾,劝勉青年珍惜学习机遇,“大学须求真本领”。其所谓“真本领”非课本死知识,“社会需求远超讲义范畴”,讲义更新周期长达五年而技术日新月异。
“真本领在于悟透学习方法并洞悉社会需求。”孔海南强调,尤其研究生阶段,真本领非教师传授,而需主动发掘社会真问题,在研究解决中锤炼。洱海治理淬炼的“现场学习研究”能力,方为应变根本。
上海交大环境学院博士后李俊楠身为云南人,投身水环境治理,对孔海南学术人生深怀敬意。
孔海南教授(右二)关注年轻人的成长,与博士后李俊楠(右一)、博士徐钧洲(左一)、硕士侯诗琪(左二)合影。记者 张呈君 图
孔海南凝视李俊楠、徐钧洲等青年学子,眼中满怀期许。他的青春是个人奋斗与国家需要交织的史诗。而今最大心愿即传承治水精神,激励青年勇择善持敢创新,将前沿学识与赤诚汗水播撒祖国沃土。
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周年,上海交大牵头编制《洱海指数评价技术指南》。该指数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完善湖泊生态监测体系,精准把握洱海流域水质演变,强化保护治理落实。“洱海指数”将通过短信、电子屏推送游客居民,深化水质提升认知。
75岁的孔海南已将一线科研交棒二代三代,更专注海菜花产业化“致富花”之路及青年学术传承与价值引领。
上海交大洱海治理,映照科学家不变初心与永续青春接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