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饮食习惯正悄然升级,冷冻蔬菜作为新星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或许许多消费者最初是在争议中注意到它,但实际上,这种食材早已融入无数家庭的日常——在社交平台上,“山姆冷冻蔬菜推荐”话题的讨论量已突破11万条。
各大商超的冷柜中,冷冻蔬菜品种丰富,静候消费者挑选。盒马销售有机速冻玉米粒和混合蔬菜套装,麦德龙供应冷冻杂菜和西班牙进口什锦蔬菜,小象超市则主推速冻甜青豆等产品。
冷冻蔬菜的普及,与农业工业化水平提升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密不可分。
依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发布的行业分析,冷冻蔬菜加工流程包括采摘后即时处理:清洗、切分、选择性漂烫,再通过速冻技术使中心温度降至-18℃以下,从而保护细胞结构,解冻后仍能维持新鲜度——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任何添加剂。
农业工业化技术的飞跃实现了高效批量处理。以豌豆为例,现今的流水线可在两小时内完成从采收、清洗、漂烫到速冻的全流程,而五十年前相同工序需耗时数日。
“西兰花是冷冻蔬菜中最普遍的品类之一。”一位有机农业从业者透露,新鲜西兰花采摘后24小时内维生素C会大量流失,而即时冷冻能最大限度锁住营养。对于长途运输,冷冻西兰花的品质稳定性显著优于鲜品。
据冷链物流业内人士介绍,冷冻蔬菜在-18℃恒温环境下运输,中转冷库和装卸月台均严格控温,全程由温度监测仪跟踪。直至摆上商超冷柜,这些蔬菜完成了从产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部分消费者仍存疑虑,将冷冻蔬菜类比“罐头”并质疑其营养价值,但科学研究结论却呈现另一番图景。
为什么连锁餐饮依赖冷冻蔬菜?
导致蔬菜腐坏发黄的主因实为氧化反应。
蔬菜采摘后,内部呼吸代谢仍在继续。即便是鲜品,储存过程中维生素C也会持续衰减。“因为脱离土壤或枝干后,它们失去了养分供给源。”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营养官员法蒂玛·哈切姆曾如是解释。
多项食品学研究证实,常温下蔬菜维生素C流失极快,而冷藏能大幅延缓此过程。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07年研究指出,菠菜在20℃室温存放7天后维生素C几乎耗尽,而同周期冷藏的损失率为75%。
另有研究表明,冷冻非但不会必然导致营养流失,某些蔬菜冷冻后部分营养素含量反而高于鲜品。冷冻状态下的营养成分衰减速度也远低于冷藏。
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团队针对玉米、胡萝卜、西兰花等8种果蔬的实验显示,其中5种冷冻与鲜品的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冷冻样本含量更高。核黄素方面,西兰花和豌豆的冷冻样本含量优于鲜品,其他品类差异不大。3种产品的冷冻样本α-生育酚含量更高。
这些研究共同表明,西兰花是较适合冷冻的品类——其冷冻后维生素C含量可能反超鲜品,核黄素、β-胡萝卜素等则保持稳定。“有机食材产量有限,冷冻能保障全年品质统一,而鲜菜口感波动较大。”前述从业者补充道。
尤其在长期储存场景下,冷冻技术能最大化保留营养价值。
关键在于冷冻前的高温漂烫工序,该步骤可使导致营养消耗的氧化酶和维生素C分解酶失活。
漂烫虽会造成部分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却极大延缓了后续储存中的损耗速度。即便储存一年,营养损失可能低于冷藏一周的鲜菜。
若需对比,冷冻蔬菜因漂烫处理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水分流失,这主要影响外观与口感。
总体而言,冷冻蔬菜的兴起得益于农业工业技术进步——传统鲜菜从采摘、预处理、运输到上架需数日,而冷冻工艺在采摘后数小时内即可完成。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冷冻蔬菜出口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出口量达145.8万吨,十年间出口额从9.2亿美元增至15.5亿美元,增幅近70%,产品销往美、英、德、日、韩等市场,其中日韩为主要出口地。
这项技术也为外食安全增添保障。
随着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冷冻蔬菜在食品安全管控和供应链优化中扮演关键角色。
跨区域经营的连锁品牌若由门店自行采购鲜菜,易因产地差异导致出品不稳定。即便日采日销,每日采购任务也加重门店运营负荷。
长远看,冷冻蔬菜可降低物流与采购成本:鲜菜运输易蔫萎,长途配送损耗高;且价格受天气等因素波动大。统一采购的冷冻蔬菜更利于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连锁企业趋向集中采购,通过标准化配送提升供应链效率,规模采购控制成本,并构建清晰的食安追溯链。
鉴于配送与门店储存需时,冷冻蔬菜成为理想解决方案。
全球实践与本土市场前景
在餐饮连锁化成熟市场,冷冻蔬菜已是常规选择。
例如美国巨头Conagra Brands年营收达120亿美元,其产品覆盖沃尔玛、开市客等零售渠道,以及学校、医疗、餐饮机构。日本龙头日冷食品依托东南亚种植基地和本土冷链,向商超及餐饮业供货。
这些企业普遍采用单体速冻技术,采摘后2-4小时内完成加工,最大限度保存维生素与抗氧化物质。
在相关国家营养学讨论中,常见冷冻蔬菜部分营养素高于鲜品的论述。产业成熟度也推高了消费者接受度。
日本冷冻食品协会2025年调研显示,20%受访者较一年前增加使用频率,25-34岁年轻群体尤为明显。约30%用户每周使用2-3次冷冻蔬菜。
据有机冷冻蔬菜供应商透露,有机基地需远离污染源,土壤符合种植标准,并经历三年转换期才能获得认证。种植过程严格按有机标准管理肥料与病虫害,采收前需第三方土壤检测,运输专用有机车辆。
随着认知深化,消费者关注点从质疑转向产地与安全指标,这些直接决定冷冻蔬菜品质。
当前冷冻蔬菜在华发展仍面临挑战:消费者认知偏差、农产品标准化不足、低线市场冷链覆盖弱等。
但餐饮连锁化趋势与消费观念进化孕育新机遇。社交平台上,用户分享空气炸锅制减脂餐、微波炉快手菜等创意吃法,展现冷冻蔬菜的厨房潜力。
基础设施方面,冷链建设持续提速。国家发改委2023年6月新增骨干冷链基地,总量达105个,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中物联数据称,2023年一季度冷库投入87.46亿元,同比增长9.42%,高标准冷库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