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以当代艺术对话千年古建筑

小编 62 0

当代艺术如何与古建筑共鸣?9月29日,山西晋城推出的“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给出了创新回应。作为晋城城市体验中心的开馆首展,它通过双展联动——群展“斗转星移”和艺术家邬建安个展“第八十天”,汇聚十余位艺术家的多元创作,重新解读古建文化的深层内涵。

山西晋城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现存5447处古建筑中,7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四。宋金以前木构建筑更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瑰宝共同铸就了城市“一步一千年”的历史厚度。

晋城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实景

晋城高平定林寺山门风貌

“古建新语”展旨在挖掘晋城古建文化精髓,将古人宇宙观、文明传承与土地敬畏转化为可感知的当代体验,通过艺术手法重新激活历史遗产。

展览依托晋城城市体验中心开馆,该场馆位于凤台公园,占地9.3万平米,建筑面积3.06万平米。建筑设计以“天圆地方”为理念,圆形主体与斜向陶板幕墙象征“螺旋上升”,呼应天人合一哲学。

晋城城市体验中心建筑外观

晋城城市体验中心共六层,运用沉浸式场景、数字交互和全景沙盘等科技,打造从视觉到感知的多维体验,系统展示城市文脉、规划与未来愿景。

晋城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雕塑

“古建新语”双展中,群展“斗转星移”以玉皇庙二十八星宿为灵感,分“苍穹”“天机”“厚土”三章节,涵盖装置、绘画等多元媒介。参展艺术家包括陈哲、成瑞娴、加布里埃尔·莱斯特、聂士昌、石至莹、童昆鸟、王凝慧、解群、叶梓颐、赵潇潇及空间设计师阎洲。

“斗转星移”展览现场装置

“斗转星移”展览空间布局

解群作品《女娲山》以女娲补天神话重构山水叙事,探讨环境与神话的关联;童昆鸟《守护》将古建元素转化为动态装置,赋予传统以当代活力。

加布里埃尔·莱斯特作品《小人物,大身影》

“天机”章节探索宇宙感知:王凝慧《角锥体与抛物线II》追问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聂士昌《滴动仪》以机械模拟自然动态;叶梓颐《碎天书》用星夜影像转译古代天象;加布里埃尔·莱斯特《乡间道路上的展望》以传送带微缩景观隐喻生命轮回。

“厚土”部分回归大地本源:陈哲《星骨仪》融合人体与星图,诠释“人体即量天尺”;赵潇潇《云图》用传感器实时呈现空气质量;石至莹《触觉1》从壁画浮雕提炼绘画节奏。

聂士昌作品《滴动仪》展览现场

赵潇潇作品《云图》展示

晋城还承载女娲补天等创世神话,邬建安个展“第八十天”聚焦补天第八十日的临界时刻。在圆形展厅内,他用生牛皮与石材构建“天空裂痕”空间,营造破坏与修复交织的沉浸体验。

邬建安个展“第八十天”空间装置

主办方强调,展览旨在通过艺术与古建联结,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推动古建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邀请公众共写“古建之城”新篇章。

注:本活动由晋城合为城市体验中心有限公司主办,UCCA Lab策划执行。

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