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D. Ross Camidge教授,将毕生精力投入肺癌的临床研究与治疗。
在疾病进展后,他公开透露,自己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已超过三年——而这恰恰是他专注研究的肺癌亚型之一。
文 | 汪航
D. Ross Camidge教授曾诊治无数肺癌病例,却从未预料自己会成为其中一员。
今年5月,权威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特殊论文,作者Camidge教授在文中深入探讨了临床研究人员应如何描述新型抗癌疗法的副作用,旨在助力医生更精准地应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挑战。
这项研究也折射出Camidge教授的个人经历。论文发表之际,多数同事并不知晓,这位曾重塑全球肺癌诊疗标准的医学专家,早在2022年已确诊晚期肺癌。今年初,他的病情出现新进展,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过去三年间,Camidge仅向极少数人透露过患病实情。随着近期病情变化,他认为公开自己作为肺癌患者的身份时机已到。
D. Ross Camidge/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
顶尖肺癌专家的确诊时刻
2022年6月,55岁的Camidge正值医疗事业的黄金期。
他担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Joyce Zeff肺癌研究主席,自2007年起领导学校胸腔肿瘤临床与科研项目,其团队每年纳入临床试验的肺癌患者数量远超美国同类机构,凸显了卓越的临床影响力。
然而彼时,持续的呼吸急促和背部疼痛困扰着Camidge。起初他以为是肌肉劳损,但几周后,职业敏感度敲响了警钟。
"还是去家庭医生那里检查一下吧。"2022年6月10日的就诊中,Camidge对医生表示,"我是肺癌专家,能否安排一次胸部X光?"他回忆,"医生虽略显无奈,仍开具了检查单。"
不久后,Camidge在电脑上查看影像结果时,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瞬间给出答案——肺癌。"我诊断过成千上万的肺癌病例,对影像特征了如指掌,这就是肺癌。"
当日,医生安排了紧急CT扫描。而此时,他的妻子正带着两个女儿在野外泛舟,"我告诉妻子情况可能不乐观,但让她们先享受旅程,别受影响。"
傍晚,Camidge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分析自己的CT报告:双肺、骨骼出现异常沉积,甚至脑部也发现癌细胞转移征象。
随后的支气管镜活检确认,Camidge患上了非小细胞肺癌。颇具戏剧性的是,这恰好是他毕生深耕的肺癌类型。
肺癌是全球发病与死亡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学上,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其中NSCLC占比约85%。数据显示,因早期症状隐匿,超过40%的患者初诊时已进展至晚期阶段。
在医疗团队高效协作下,Camidge在四天内完成全身扫描、活检、分子检测并启动靶向治疗,而这一流程通常需两周时间。
当所有诊断与治疗就绪后,"专家模式"逐渐褪去,现实的重压扑面而来。
"有两件事让我连续数日泪流不止:一是他人细微的关怀,二是对女儿未来的担忧。我害怕错过她们人生的重要时刻。"确诊时,长女12岁,幼女10岁,Camidge眼中,"她们还如此需要父亲,我不能离开。"
治疗启动与公益实践
确诊后,Camidge做出特殊决定:邀请他的学生、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成员Tejas Patil担任主治医师。
"这不是传统医患关系。"Tejas Patil形容,二人如同网球教练与顶尖运动员的关系,"教练能反射出运动员忽视的细节。"意指Camidge虽精通肿瘤学,但作为患者仍需专业提醒。
p>2022年,Tejas Patil为Camidge制定综合方案:每日口服靶向药,配合12周化疗,后续对病灶进行多次放疗。Tejas Patil指出,该方案如今已成标准疗法,但三年前尚未普及。
同年末,Camidge完成放化疗后进入观察期,需定期服药并每90天复查。这是肺癌患者术后关键且煎熬的阶段。
"复查前一周会异常焦虑,当他人谈论未来时,我常感愤怒。"Camidge表示,每次检查后他都亲自查阅报告,第一时间评估疗效。
所幸,靶向药与放化疗的"组合拳"成效显著,肿瘤持续缩小。
"每次复查结果良好,肩头重担便减轻一分。"Camidge比喻,如同置身《绿野仙踪》的彩色世界,鸟鸣愈发清晰,"那是重获新生的喜悦。"
p>为将"等待复查"转化为"积极生活",Camidge发起"90天挑战"——在复查间隔期完成一件"一直想做却未做的事"。
他的首项挑战是"从静坐到完成5公里跑"。因治疗体力下降,这一目标耗时两个90天才实现。
Camidge参与90天挑战的纪实影像
此后,他尝试瑜伽、绘画、水彩,探访心仪餐厅,购入复古敞篷车,体验射箭,重整花园……不断拓展生活边界。
隐匿病情三年后的公开宣言
2025年2月,确诊近三年时,Camidge病情首次进展。定期CT扫描虽显示正常,但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
进一步PET扫描发现右侧胸膜新病灶。肺癌胸膜转移通常意味Ⅳ期病变,已属晚期,因肿瘤细胞难以彻底清除。
p>吸烟被公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主因,亦是全球可预防癌症死亡的关键因素。但Camidge教授从不吸烟。
他推测,"可能是50年来无意吸入某些物质,触发肺细胞DNA变异,最终癌变。"
此次,主治医师调整方案,在化疗基础上增加抗体疗法。
p>副作用较前明显,Camidge面部雀斑增多,头皮结痂,脱发加剧。
但Camidge心态已转变。"初闻进展时最恐惧,因它可能是死亡预警。"他表示,"如今警钟已响,我能更坦然面对复查结果。"
事实上,2025年前,Camidge始终严守病情机密,仅家人、核心医疗团队及Tejas Patil知情。
为避开来院患者,他特选人少时段接受治疗。
"保密是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他人区别对待。"Camidge解释,他不愿承受同情目光。
他担心过早公开影响职业发展。"当时新购房正在装修,经济上需持续工作而非停摆。"
Camidge希望继续推动胸部肿瘤学进展。"我曾犹豫是否接收新患者,但至今仍在创造价值。若诊疗出现异常,团队会及时提醒。"
2025年病情进展后,Camidge认为公开时机成熟。
此时财务状况稳定,医疗机构人才辈出,两名女儿已成长为16岁和14岁的青少年,具备承受力。"我们未承诺治愈,但强调了治疗进展与患者通常预后良好。"
"我的医学研究,正惠及自身"
Camidge的一生与肺癌紧密交织。
1966年出生的他,19岁入读牛津大学医学院,后赴剑桥攻取分子生物学博士。完成临床培训后,他最终选定肿瘤学为方向。
在英国与苏格兰癌症中心工作期间,Camidge曾任职于阿斯利康,参与早期靶向药研发。
他解释专注肺癌的缘由:"在阿斯利康期间,首批靶向疗法显现疗效,我认为领域将爆发式发展。同时,接触的癌症患者常陷绝望,我想帮助他们。"
p>2005年10月,他被科罗拉多大学的研发氛围吸引,加入并担任胸部肿瘤项目主任。在其领导下,该项目从小组壮大为国际知名肺癌研究中心。
如今Camidge接受的肺癌治疗方案中,部分诊疗技术正是他过去20年参与推广的成果。"我从自身研究中受益,这很奇妙。"
职业生涯中,Camidge珍视2014年克莱尔蒙特大学颁发的"医师指导认可奖",表彰其对青年医生的培养。
即便确诊后,他未放弃教学。胸外科研究员Alec Watson回忆,入职不久Camidge便告知病情,其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Camidge确诊后创办播客《癌症如何塑造我》,访谈全球癌症亲历者。期间他未透露自身诊断。
"某期采访临终关怀师时,我的提问显然超越常规。"Camidge坦言,那些问题源于真实困惑。
而此前研究中,Camidge提及一名难以耐受副作用的肺癌患者——随着病情公开,人们方知那正是他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