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残疾人就业突破与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新里程

小编 2 0

"十四五"期间的显著成果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阶段,全国残疾人就业总人数已达到901万,城乡新增就业残疾人累计231万,展现了积极的就业促进成效。

"请系紧绑带,握好把手,用力,起——"在浙江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康复中心内,借助先进的外骨骼机器人,长期依赖轮椅生活的残疾人王先生成功站立,现场工作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自豪!"测试工程师聂鹏眼含热泪说道,他与王先生类似,也需依靠轮椅行动。

十多年前,聂鹏曾是一名汽车维修工,因意外事故导致脊髓受损,造成高位截瘫,从此以轮椅代步。

"想到余生可能都要在轮椅上度过,感觉世界瞬间崩塌。"聂鹏回忆道,由于长期缺乏运动,他的肌肉逐渐萎缩,并出现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每月需多次前往医院接受消炎治疗。

身体功能受限与心理压力双重打击下,聂鹏像许多截瘫患者一样,将自己封闭在家中,"除了坐卧,别无他法,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2017年,程天科技入驻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专注于外骨骼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外骨骼设备看似简单的金属框架,实则是集成信息技术、移动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可穿戴机器人系统。"程天科技创始人王天解释道,例如王先生使用的外骨骼机器人,其腿部传感器能识别用户动作意图,通过辅助驱动装置,模拟健康人行走模式,帮助患者重新站立和移动。

"绑带材质仍有些摩擦,舒适度需提升。我局部皮肤发痒,可能因过敏引起。"

"是否尝试更换材料,这样或许能改善体验?"

……

这是聂鹏与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公司成立同年,聂鹏通过病友获悉测试员招募信息,"起初对外骨骼不甚了解,但长期居家非长久之计。若能通过努力,为自身和其他患者带来转机,一切付出都值得。"

最终,聂鹏加入研发团队,首次在机器人辅助下站立行走时,他激动落泪,"重新站起的那一刻,生活重燃希望。"

"那一步步向前的感觉,久违而珍贵。"聂鹏表示,"行走时,视角全然不同,不再是从轮椅上仰视,而是平视广阔世界。"如今,他每日至少使用外骨骼设备一小时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提出产品优化建议。他还自学电子机械知识,负责数据维护与系统管理等工作。

从液压驱动升级至电驱动,从缩小电池包到优化绑带设计……研发团队持续改进,使产品从基础功能向高效实用转变。最新款外骨骼机器人配备了"脑机接口帽",可捕捉使用者神经电信号,结合腿部传感器,更精准解析患者意图。

在公司康复中心,残障人士可体验或租赁设备。脑瘫儿童借助外骨骼矫正步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便携设备登山爬楼……程天科技的外骨骼技术已应用于超700家医疗康养机构,服务患者超65万人次。

"这些年来,从坐卧到站立,再到自食其力,腰板挺直了,言语有分量了,整个人信心倍增!"展望未来,聂鹏怀揣一个小小愿望——某天,采用柔性材料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如衣物般轻便,患者穿戴即可自由行动。

这源于他常做的梦:阳光和煦,绿草如茵,体育课上,一场篮球赛正酣,他与友人在操场奔跑跳跃。

"十年前,我从未设想能再次站立。未来充满未知,我满怀期待。"聂鹏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