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本期精选国内近期落成的三大文化建筑项目,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与空间匠心。涵盖直向建筑事务所打造的阿那亚艺术中心广州馆,灰空间建筑事务所改造的佛山官窑文化艺术中心,以及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杭州西溪湿地水榭书店,展现当代建筑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9月28日,位于广州中旅·阿那亚·九龙湖社区河岸的阿那亚艺术中心广州馆正式开放。该项目占地2892.93平方米,是直向建筑继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等作品后,与阿那亚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文化空间。
阿那亚艺术中心广州馆效果图,图片致谢直向建筑
该艺术中心以街巷、花园、广场及风雨连廊等多元空间形态,将五个特色展厅环绕两排古榕树布局。这种聚落式设计既回应岭南湿热气候,亦重构了美术馆的传统范式。场地内25棵老榕树形成的50米林荫道成为设计核心,两端分别设置“戏台”与“艺堂”作为户外与主展厅,三个独立展厅通过挑檐与连廊串联,构建出层次丰富的花园艺术体验场域。
阿那亚艺术中心广州馆效果图,图片致谢直向建筑
主持设计师董功(直向建筑事务所)关注建筑与人文的联结,其设计常以小尺度探索手工材料与在地技艺。他强调:“建筑应回归本质,成为滋养身心的容器。”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表示,广州馆将拓展为跨学科文化平台,融合艺术、设计、音乐等多维内容。
开馆同期推出德国艺术家维布克·西姆个展,展出其雕塑、装置等百件作品。西姆通过重构日常物品探讨性别与文化叙事,其作品将服饰转化为抽象雕塑,家具则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构建出超现实的家庭场景隐喻。
阿那亚艺术中心广州馆,戏台,效果图 图片致谢直向建筑
林荫道尽头的“戏台”以传统戏台为灵感,作为半开放展厅连接内外空间,未来将陈列野口勇的雕塑作品。这一设计强化了建筑与自然、观展行为的互动性。
佛山官窑文化艺术中心(官窑三宝)由灰空间建筑事务所改造,原建筑群包含四栋不同年代的构筑。设计采用“修旧如旧”策略,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植入陶艺主题空间,为艺术活动提供载体。
佛山官窑文化艺术中心
建筑群总面积865平方米,包含民国风格1号楼、外廊式2号楼等不同时期结构,围合出庭院与露台公共空间。设计团队清洗1号楼立面显露历史标语,调整2号楼内部满足驻地需求,并开放3号楼空间增强流动性,使新旧共生成为“露天建筑博物馆”。
佛山官窑文化艺术中心2号楼立面© 柯剑波
佛山官窑文化艺术中心3号楼屋顶露台©柯剑波
杭州西溪湿地水榭书店由紋建筑事务所设计,将原办公楼转型为文化空间。U型布局重构了流线,一层设置书展区、咖啡区与沙龙区,并通过“书塔”夹层创造剧场式阅读体验。下沉式水榭区域以单坡顶反射水波光影,使建筑与湿地景观交融。
杭州西溪湿地里的水榭书店
书架以“书梁”形式悬浮于柱间,保持视野通透。西溪湿地书店由此成为融合自然与阅读的公共文化节点,延续杭州湿地的日常人文活力。
水榭书店的水院空间 © 陈颢
(本文综合自《筑日建闻》与《青年建筑》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