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展映单元中,我首次接触到《世界的主人》这部影片。观影之前,我对电影的具体情节和导演信息并无深入了解,但当朋友提及这是一部来自韩国的女性题材作品时,我便立刻将其列入自己的必看片单。
《世界的主人》荣获平遥影展【怡宝·观众票选荣誉】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韩国女性文学领域成就显著,然而韩国女性电影的国际认知度仍相对有限。与李沧东、朴赞郁、奉俊昊、洪常秀等男性导演的全球影响力相比,韩国女性导演的知名度尚有提升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影坛缺乏女性导演的身影。
韩国影史首位女导演朴南玉早在195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但她在后来的电影史记载中却鲜少被提及。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韩国女性电影多集中于近几年的作品,例如2018年金宝拉的《蜂鸟》,2019年金度英的《82年生的金智英》,以及2022年郑朱莉的《下一个素熙》等。这些影片展现了韩国女性导演如何通过镜头审视自身处境,她们不仅关注婚姻、情感、生育等私人领域议题,也深入探讨职场平等与社会正义等公共话题。相比中国的女性题材电影,韩国作品在数量上或许不占优势,但现实关怀的力度却尤为突出。
表面看来,尹佳恩执导的《世界的主人》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电影。随着叙事缓缓展开,观众逐渐结识17岁的女主角李仁珠。初期,她呈现给外界的是无忧无虑的高中女生形象:与母亲和弟弟共同生活,热爱跆拳道,与心仪的男生秘密交往,课余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若说烦恼,便是她频繁给异地父亲发送信息却很少收到回复。随着剧情推进,仁珠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才被揭开——她童年时曾遭受父亲兄弟的性侵,是一名所谓的“幸存者”。
电影《世界的主人》剧照:李仁珠的日常生活片段
仁珠的快乐是否源于伪装?导演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以细腻的手法处理这一命题。学校里有男同学发起反对性暴力的联署活动,唯独特立独行的仁珠拒绝签名。她的理由恰恰是针对请愿书中“性侵会彻底摧毁人生”的论调——她倔强地坚信自己的人生并未被击垮,依然在努力向前。
当仁珠向同学坦白过往经历后,还是在情绪激动中向母亲宣泄了压抑已久的怨愤。洗车时,在密闭的车厢内,她高声质问母亲:“为什么你当时没有保护好我,让我遭遇那种事?”这一切都被洗车机的轰鸣声淹没,母亲只是轻柔地反问:“现在感觉好点了吗?需要再发泄一次吗?”
类似的情绪爆发显然不是首次,母亲也必然在无数次自责中煎熬,但她给予女儿的始终是全然的理解与支持,用爱与包容托举起受伤的孩子,让她有勇气重建自我。至此,观众才意识到,仁珠的父亲私下与儿子见面却回避女儿,并非源于“重男轻女”,而是他无法直面受创的女儿。影片由此呈现了一个经历创伤的家庭,他们的道德困境几乎无解,但母亲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而父亲选择了逃避——尹佳恩的观察可谓一针见血。
通常而言,韩国电影对社会议题的敏锐度有目共睹,曾诞生多部引发广泛讨论的现实题材作品。《素媛》《熔炉》等聚焦未成年人性暴力的影片不仅唤起社会关注,甚至推动了相关立法进程。《世界的主人》虽延续这一创作脉络,但更注重个体叙事,维度更为多元。如果说传统议题电影旨在唤醒公众对社会问题的重视,那么《世界的主人》则引导观众深入思考,是一部真正关怀个体命运的作品。
系统性问题的解决固然关键,它关乎整个社会的权益保障;但受害个体如何重塑生活,却是局外人很少深思的命题。
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典礼现场,《世界的主人》导演尹佳恩(中)领取“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映后交流环节,有观众问导演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受害者勇敢公开自身经历的现象。尹佳恩表示,许多受害者因顾忌他人眼光而沉默,但当有人率先发声后,情况可能并非想象中严峻——公众会开始正视性暴力问题,社会意识也随之觉醒。
更可贵的是,影片并未将苦难刻意渲染为奇观。尹佳恩以平等的视角刻画仁珠,避免将其符号化为单纯的“受害者”。这并非淡化伤害的严重性,而是揭示人性中的善意与勇气足以照亮黑暗——“幸存者”不必注定悲剧,否则才是对恶意的变相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