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入全新阶段。在全球环境复杂多变、地缘冲突频发、疫情冲击与经济放缓并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保持战略耐心,专注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条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迥异的稳健增长轨迹,在全球不确定性中展现出显著韧性与活力,完成了历史性的升华与变革。
发展观念发生根本性革新,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升级。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与趋势,创新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应了中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经济飞跃提供了核心指导。2012年至2024年,中国GDP从54万亿元增至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速6%,接近全球平均增速(3.1%)的两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11月报告强调,中国经济正转向更高质量、更均衡、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增长动力实现深层转型,新旧动能平稳衔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供需两侧经历深刻调整,供给端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技术催生新业态;需求端内需主导作用增强,“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63%左右,投资贡献率降至28%以内,消费成为核心拉动力。
创新跃升为首要驱动力,国家竞争力持续增强。“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者赢得先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创新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24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申请专利70160件,比美国多30%,比日本多45%。欧盟委员会2025年7月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得分较2020年提高31.6个百分点,增幅远超美国(15.8个百分点)和欧盟(10.8个百分点)。
协调推进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全国一盘棋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保护等重大战略落地,脱贫攻坚胜利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多年超城镇,中小城镇消费升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英国《经济学人》评价“中国绝对贫困成为历史”。
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色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统筹发展与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道路,践行绿水青山理念,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健全绿色机制,加快全面转型。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6月能源转型指数显示,中国排名较2020年上升66位至第12位。
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开放是繁荣之路。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积极主动开放战略,扩大制度型开放,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贸港。中国成为150多国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稳居世界第一,外资吸引和对外投资领先。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公共产品。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11.3%升至2024年17.1%,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国际社会赞誉“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未来”。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众获得感增强。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扶贫等领域持续发力,提升公共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中排第4位。2024年盖洛普安全指数显示,中国得分高于德、法、日、韩等国,外来访客深有体会。
展望未来,随着“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中国经济将在现有基础上,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