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对高德的认知还停留在地图导航工具时,这款拥有超10亿用户的应用已完成重要战略升级。2025年,高德宣布全面转向空间智能,将其积累了二十年的时空数据与AI技术深度融合。在近日的2025云栖大会上,高德正式发布产业生态发展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底座+产业平台"的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千行千面"的AI融合发展模式。
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表示,2025年是高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高德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360行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高德的定位正从一个地图App,向面向产业的新一代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提供者转变,其愿景是从"连接真实世界"跃迁至"理解真实世界"。
当大模型还在语言智能的维度"内卷"时,高德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贴近物理世界的"空间智能"赛道。高德地图副总裁、高德云图总经理董振宁表示,这由高德的基因决定:"高德最大的核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数据还原,因为我们的slogan就叫还原真实世界。"空间智能是一种能够理解和预测真实世界复杂性的AI,也是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高德选择的AI路径立足于自身核心的时空数据优势,在业务的"延长线"上寻找突破。高德云图副总经理雷宇将空间智能与当前热门的"世界模型"界定为一种"嵌套关系",即世界模型是实现空间智能"要去研究和落实的技术"。这一体系的底层技术虽与主流大语言模型同源,但核心差异在于处理的数据。高德的空间模型专注于处理物理空间的数据,不仅包含对物理世界XYZ三维轴的复现,也加入了"时间"维度,以进行预测和研判。
高德对空间智能的布局并非短期规划。目前高德已形成支撑其空间智能战略的核心产品体系:用于刻画真实世界的"云境",用于洞察商业环境的"云睿",以及可感知交通状况的"云迹"。今年的关键动作在于整合与开放,高德将时空数字底座与时空智能引擎组合,推出产业生态发展平台。升级后的高德云境平台首次支持4DGS技术,完成了从静态重建到动态三维重建的跨越,标志着三维重建进入3D到4D(三维+时间)的新阶段。
立足空间智能,高德未来将聚焦五个产业赛道:低空经济、数字文旅、城市智能、智慧交通及商业智能。董振宁判断,这些赛道"未来的场景都是过万亿级的"。在产业合作中,高德清晰地界定了自身的角色:避免与应用层开发者直接竞争,而是作为生态的"基建者",为合作伙伴提供底层技术与数据能力。
以低空经济为例,高德选择从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安全问题入手。在深圳龙岗的合作项目中,高德的核心角色是提供时空数字底座,构建一体化的低空数字底座。在文旅领域,高德以科技与艺术双轮驱动,将空间智能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打造打破时空边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平台。高德还与故宫博物院共建"故宫×高德AI三维重建创新实验室",推动文物从静态收藏向数字资产的动态管理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谷歌地图都是高德衡量自身发展的一面镜子。简单的追随并非高德的终点。在高德看来,其生活服务数据逻辑与谷歌存在根本区别:高德利用其出行工具的定位,构建了一个基于"搜索-导航-到达"的闭环行为数据体系。用户的每一次导航和抵达,都构成了一次对物理世界的"用脚投票"。这种基于海量"AI+行为"的数据逻辑,催生了"高德扫街榜"等创新产品。
高德地图作为国内专业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秉持"连接真实世界,做好一张活地图"的初心。在北斗与AI的技术融合下,高德调用北斗卫星的日定位量已突破9000亿次,为其空间智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从对标到超越,再到选择一条更考验耐心的生态赋能之路,高德的探索印证了其"做正确的技术迭代"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