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愈发显著。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区域创新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化解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基石。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于9月29日共同公布的《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表明,2024年度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36326.8亿元,同比增加2969.7亿元,增幅为8.9%;R&D经费投入强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攀升至2.69%,较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R&D经费投入突破2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和上海(2343.7亿元)。而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北京(6.58%)、上海(4.35%)、广东(3.60%)、天津(3.44%)、江苏(3.36%)、浙江(3.22%)和安徽(2.76%)。
2024年及2023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2024年实现R&D经费投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99.6亿元。自2016年登顶全国榜首以来,广东已连续九年保持R&D经费投入全国第一的位置。
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创下14.16万亿元新高,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GDP的10.5%,成为稳定全国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广东在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支、金融存贷款、市场主体数量、研发支出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均位列全国第一。
9月27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显示,广东再度蝉联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一,实现九连冠。报告强调,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研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江苏省作为经济第二大省,2024年R&D经费投入达4597.5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包括120万科研人员和175所高等院校,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4.1%,高新区体系发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基础。
在R&D经费超2000亿元的6个省份之后,湖北、四川、安徽、湖南、河南和福建等6省经费投入位于1000亿至2000亿元区间。2024年全国R&D经费超千亿元的省份总数保持12个,与上年一致。
纵向对比近十年数据,2024年R&D经费较2014年(13015.6亿元)增长179%,增速前十的省份包括海南、江西、云南、贵州、宁夏、重庆、湖南、安徽、福建和四川。
其中8个增速领先省份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一方面源于原有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得益于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中西部现代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以安徽省为例,2024年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增长94.5%,整车出口量全国第一;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增速均超40%,凸显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就业规模扩大。中西部地区通过布局高技术产业,不仅吸引本地人才留存,更形成人才流入的“磁场效应”,为区域创新注入活力。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