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小编 13 0

近期,军事爱好者们最关注的焦点莫过于歼-35、歼-15T以及福建舰航母。相比这些直接参与战斗的战机,本次上舰弹射的另一款机型——空警-600预警机,却意外地被许多网友忽视,这着实令人意外。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在不久前的抗战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中,空警-600预警机同样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作为中国首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被誉为"海空司令部",其实际作用远超许多网友的想象,将彻底改变远海作战格局。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他山之石

在现代海战中,空中威胁对水面舰艇编队构成最大挑战。受地球曲率和雷达性能限制,舰载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极为有限。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提升雷达高度,理想方案是将雷达部署至空中,从而催生了预警机的诞生。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美国是全球首个研发并批量装备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国家。早在1942年,美国海军启动了名为"凯迪拉克"的空中早期预警雷达项目,但当时技术限制导致雷达与电子设备间干扰严重。

1944年,美国海军将雷达集成到TBM-3W飞机上,诞生了首架预警机AD-3W,用于弥补舰载雷达盲区。其搭载的AN/APS-20雷达是当时最大机载雷达,对低空飞机探测距离超100公里,对海面大型舰艇可达320公里。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 AN/APS-20 雷达

不过,以现代标准看,这架飞机仅算空中雷达警戒机。它只能搭载1名飞行员和1名雷达操作员,缺乏指挥管制能力。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它仅通过UHF波段数据链将信息传输至军舰情报中心,由舰上人员引导拦截,且雷达仅具备二维探测能力,无法获取目标高度信息。

即便如此,实践证明,该预警机对单个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比舰载雷达提升近2倍,对空中编队提升2至4倍,对海面目标提升至少6倍。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空中预警机的必要性。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到1955年,美国海军提出新需求:舰载预警机需承担作战情报中心职责,并具备雷达自动跟踪能力。

这意味着,雷达操作员需从手动跟踪转向自动处理上百个目标,同时执行与编队指挥中心的关键情报中继任务。简言之,航母编队的空中指挥权将由预警机全面接管。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为满足新要求,50年代中期,格鲁曼公司以S-2舰载反潜机为基础,为美国海军研制新型舰载预警机E-1,旨在解决航母对中远距离低空目标探测薄弱的问题。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1958年,第一代实用化预警机E-1B"跟踪者"服役,搭载APS-82型S波段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抗干扰性能出色,对战斗机探测距离达310公里。

其最大留空时间7小时,可同时指挥20架战机进行编队拦截,还可在反潜作战中引导反潜机提升搜索精度。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但数据处理能力有限,需多机协同,仅具备初步陆上下视能力,技术以普通脉冲体制为主,缺乏动态图形显示与目标自动跟踪功能。

直到1964年,传奇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问世。它摆脱了现役机型改装局限,成为首款专为海军设计的舰载预警机。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鹰眼"传奇

E-2A与美国海军先前预警机相比堪称革命性突破,它是首款安装旋转雷达天线罩的五座航母舰载预警机。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以APS-96型B波段雷达为核心的机载战术数据系统,输出功率大,能有效抑制海上杂波。在25000至30000英尺高度,探测距离达200海里,几乎是E-1B的两倍。

其计算机自动目标跟踪功能,能动态显示目标航向和速度参数,彻底解放了雷达操作员的手动操作负担。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首次进行着舰试验的 E-2A 预警机

尽管E-2A/B"鹰眼"相比E-1B有重大改进,但仍与全面早期预警需求存在差距。

美国海军急需搭载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的先进舰载预警机。在海军压力下,格鲁曼公司推出E-2C,于1973年交付使用。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E-2C的到来恰逢其时,尤其与F-14A舰载战斗机的配合堪称"黄金搭档"。E-2C可直接通过Link-4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输给F-14A,后者也能反馈燃油和武器状态,全程无需语音通信。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除F-14A外,E-2C还能协同其他美海军主力舰载机,形成全球作战力量,成为真正的"力量倍增器"。

1981年8月19日,美国海军与利比亚空军在锡德拉湾对峙时,2架美军F-14A在巡逻中遭遇2架利比亚苏-22战斗轰炸机。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苏-22虽发射AA-2"环礁"空空导弹率先开火,但未命中。随后,2架F-14A在E-2C引导下,发射AIM-9导弹击落目标。

1989年1月15日,类似场景重演,美军4架F-14A在E-2C引导下击落2架利比亚米格-23MF战斗机。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中,一架E-2C发现2架伊拉克米格-21战斗机,迅速完成跟踪判别,引导F/A-18前去拦截并成功击落。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在多次空战中,伊空军损失35架战机(多为米格-25),而英美联军零损失,这归功于"鹰眼"的卓越性能。

最能体现E-2C灵活部署的是1985年10月10日事件。当时意大利"阿基莱·劳罗"号客轮被劫持,恐怖分子乘波音737外逃。美国总统里根命令美海军第6舰队拦截。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两架E-2C升空后,一架发现目标客机飞往突尼斯,随即引导2架F-14A拦截。后者保持无线电静默,仅用数据链联络。

F-14A隐蔽接近确认身份后,通过E-2C用VHF无线电命令客机降落在西西里军用机场。面对全副武装的"雄猫",客机被迫降落,恐怖分子被制服。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被挟持后迫降的波音 737 客机

这次行动展示了航母舰载预警机在危机处理中的快速反应与精确协同能力。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过去,辽宁舰和山东舰采用滑跃式甲板,固定翼预警机起降风险高,因此只能配备预警直升机。但直升机速度慢、航程短、滞空时间有限,需多架轮班才能维持航母上空覆盖。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尽管空警-600早在2020年8月成功首飞,却无法上舰。如今,随着弹射型航母(尤其是电磁弹射)的出现,在歼-15和歼-35的协同下,空警-600终于迎来完全体。

空警-600:中国航母的海空司令部,远海作战的关键力量

作为未来体系作战的核心节点,空警-600与打击链路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它的上舰标志着中国航母正式转向"远海作战",具备了与美国航母抗衡的实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