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宜人,山区风光旖旎,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前往徒步、露营。为确保旅途安全,出发前应做好哪些充分准备?若突遇暴雨、山洪或泥石流等灾害,又该如何有效避险和自救互救?
在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与应急管理部联合举办的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月琴强调,出行前务必落实三项关键准备:背包预留三分之一空间存放“保命四件套”,同时掌握应急处置的三大核心法则。
朱月琴指出,秋季山区虽景色迷人,但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山洪和泥石流等风险不容小觑。“进山绝非轻松游览”,必须提前周密规划。
朱月琴提醒,出行前需重点完成三项准备:首先是查询预警。务必通过官方平台查看当地72小时内的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若遇橙色预警,应立即调整行程。
其次是物资配备。背包中除充足饮水、食物和衣物外,关键要留出三分之一空间放置“保命四件套”: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及常用应急药品如退烧、感冒和止痛药物。
第三是信息备份。保存目的地应急救援电话和当地派出所联系方式,并熟记119等紧急求助号码。
“游玩中若遭遇强降雨或山洪、泥石流,保持冷静并遵循三大法则至关重要。”朱月琴解释道,第一法则是快速撤离。发现溪水猛涨、水质浑浊或山谷异响时,须立即向垂直山沟方向的高地转移,切勿顺沟下行,避免在桥梁、陡坡或低洼处停留。
第二法则是科学求救。若被困,应迅速报警并提供精确位置、人数、伤情及环境信息。夜间滞留可利用手机灯光或发光物品发送信号,等待救援。
第三法则是互救技巧。同伴落水时,应在岸边借助工具施救,切忌冒险涉水。可结合绳索与树枝等工具开展岸上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