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策正积极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国际化方向迈进。
根据商务部官网9月26日发布的信息,为保障新能源汽车贸易有序发展,商务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及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正式对纯电动乘用车推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行业专家一致认为,此项政策将从三个关键维度重塑出口格局:增强品牌主体责任、优化售后服务体系、抑制无序价格战,进而建立良性循环的出口机制,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实现长期稳健成长。
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强调:“将纯电动乘用车纳入出口许可管理范围,是适应行业健康发展需求、提升国际竞争质量的重要步骤。”
政策适用范围:符合VIN编码标准的正规电动乘用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政策出台时机成熟,源于合规企业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已占据市场主导,为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品类曾较为复杂:早期出口以低速电动车(如老年代步车、电动三轮车)为主,这类产品结构简易、成本较低、市场需求分散,在出口初期难以实现统一规范。
崔东树指出,低速电动车的存在曾是出口管理相对宽松的原因之一。如今,配备VIN码的合规电动乘用车成为主流,海关监管分类体系也已完善,实施差别化出口管理的基础已经夯实。
官方文件明确,对海关编号8703801090项下“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的其他载人车辆”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按照国家标准GB16735-2019《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要求,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及销售的汽车(含新能源车型)均需标注VIN码。VIN码为17位字符组合,涵盖制造商、生产年份、车型代码、产地等核心信息,且确保30年内全球唯一性。低速电动车产品则不具备VIN编码。
崔东树补充说明,原海关税号870380项下产品多为低速电动车,早期难以形成有效监管。随着正规电动车成为该类目主体,细化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对待成为必然选择。
乘联分会统计表明,目前合规整车企业产品在“870380类”中约占70%,平均单价为2.06万美元;而无VIN码的低速电动车产品均价仅2050美元,相当于主流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
许可证制度优化出口主体:强化车企核心地位
近年来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但出口秩序紊乱现象也日益显现。
孙晓红介绍,因电动乘用车此前未列入出口许可证目录,生产企业难以有效管控海外渠道,部分车型无法适配目标市场环境,加之海外服务网络不完善,制约了产业海外拓展的可持续性。
崔东树认为:“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资质审核阻断无证出口渠道。”
政策规定,仅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销商可申请出口许可证,且仅限于出口自有品牌纯电动乘用车。
该条款直接约束非授权方出口权限,防止非车企或未授权机构通过批量采购改装低质车辆,甚至将滞销库存转销海外。
同时,企业申领许可证需满足两项基本条件:一是入选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拥有正规生产资质;二是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符合国家安全规范。
上述要求从源头保障出口车辆质量,根绝无资质企业出口或不合格产品流出的风险。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松泉表示:“以车企为出口责任主体,将激励企业立足长远构建质量管理与价格约束体系。与国际品牌靠品质赢得信任类似,中国车企应通过自主出口实现流程标准化与质量升级,促进行业优胜劣汰与高端化发展。”
政策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升级
伴随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外贸增长的关键引擎。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从政策补贴导向转向市场需求驱动,显著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自2021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尽管2024年面临欧盟新能源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仍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6%。2025年1-8月出口量突破202万辆,增幅高达51%。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强劲带动下,中国汽车整体出口量结束多年徘徊期,自2021年起进入高速增长通道。乘联分会数据表明,2021年汽车出口增长102%,2022至2023年增速均超50%,2024至2025年保持约20%的增长率。今年1-8月累计出口494万辆,同比增长21%,态势稳健。
对企业而言,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维持份额与影响力的核心路径。
上汽集团年海外销量突破百万辆,构成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奇瑞汽车2025年上半年出口54.8万辆,占总销量半数以上;新能源领军企业比亚迪同期出口47万辆,增速超过130%,成为业绩增长新动力。
吴松泉总结,在当前关键节点,推动车企主导自有品牌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将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该政策通过强化品牌责任、完善服务机制、规范价格竞争三大路径,系统优化出口秩序,构建可持续生态,助力中国电动汽车提升全球品牌形象。
崔东树强调,出口许可证管理并非单一限制手段,而是嵌入汽车出口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行业从“量增”转向“质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塑造国际高端品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