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9日举行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李超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发改委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并视情况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针对8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波动的情况,新华社记者提问表示,在消费增长放缓、投资动力不足及出口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否能够如期达成?
李超回应称,国家发改委正持续监测各项经济指标及整体运行态势。从全局视角看,尽管外部环境承压,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推动下,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从供给侧分析,生产活动平稳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关键领域表现亮眼。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和9.3%,增速较工业整体水平高出2.9和4.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装备、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实现快速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提升5.6%,住宿餐饮业增速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
李超进一步说明,从景气度看,工业企业利润显著改善。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7月的同比下降1.7%转为正增长0.9%,单月增速从7月下降1.5%转为8月增长20.4%。需求侧方面,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韧性和抗压能力突出。消费领域,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幅超20%;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服务零售额增长5.1%。投资方面,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和12.6%,有力助推产业升级。外贸方面,8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进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增长12.8%,贸易多元化成果持续巩固。
“同时我们注意到,经济运行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回升基础需进一步夯实等挑战。”李超强调,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持续优化宏观政策实施,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做好政策储备,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新举措。“随着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李超表示。
关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进情况,李超介绍,为落实中央部署、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正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动相关工作。该工具总规模500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目前我们正协同各方加速资金投放至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地方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李超指出。
此前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扩容和外贸稳定。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破解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9月初,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时再次强调加快工具投放。
近期多地已召开工作会议,谋划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储备。细节进一步明确:该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等领域,主要通过基金模式注入项目资本金,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