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短短两天内,类似的事故会接连发生?
作者:冯蕊、李睿逸、孙怡洋
责任编辑:王潇
9月28日凌晨1点,刘澍与朋友聚会结束后,正返回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他注意到校门安保比平时更加严密,所有入校人员均需查验证件。经询问,刘澍得知前一晚在朋友宿舍楼下的垃圾站附近,发生了一起致命交通事故。当他们抵达宿舍楼时,现场已被清理并封闭。
随后,刘澍在网络上看到了警方通报:9月27日21时40分,广州中环东路附近某生活小区内部道路,一辆小车撞倒两名行人,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经治疗已出院。案件仍在调查中,肇事司机金某已排除酒驾和毒驾嫌疑。
9月29日上午,该校五山校区又发生一起网约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所幸校保卫处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受伤的退休教师仅受轻伤。
"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为何两天内会连续出现这样的意外事件?"一名该校学生表示。
事实上,校园行车安全事故已在多地频发,引发共同质疑:在校园这一特殊空间,如何平衡开放性与安全性?当舆论关注逐渐消退,管理规定能否真正落实到惩戒层面?
事故后的警方通报 来源:公开信息
"如此严重的事故实属罕见"
9月28日凌晨,在封闭的事发现场,刘澍看到有学校教师在维持秩序,禁止拍照。仅有少数学生偷偷拍摄了现场照片,次日在校内群聊和网络上传播。
刘澍描述,在流出的现场照片中,肇事车辆为一辆宝蓝色宝马,车头紧贴树干,前盖严重变形翘起,显示碰撞时车速较高。
"大学城校区的教学区与生活区被一座天桥分隔。"刘澍指出,宿舍位于生活区,这可能是警情通报将事发地点表述为"生活小区"的原因。
"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和食堂均位于生活区。"刘澍表示,事发道路位于教师公寓与学生宿舍之间,宽度略超单行道,仅容两车交错通过。"通常只有搬运行李的车辆会经过此处。"已转至五山校区的学生张琪补充道。
刘澍感慨,尽管校方未正式确认事件细节,但随着舆论发酵,当事人身份逐渐明晰。
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逝者为该校2025级电气专业学生陆某,入学仅20天左右,刚当选班长。陆某宿舍距事发点约100米,事发当天正值其18岁生日。
多名学生提到,肇事司机疑似该校艺术学院教师。"教职工车辆通常停放在宿舍楼下车位或路边。"张琪说。
9月29日,记者致电华南理工大学多个部门求证事故信息,仅校医院接听电话,表示"目前不便回应"。
"在校多年首次听闻如此严重的事故。"刘澍称,大学城校区原本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校内设有限速30公里/小时的警示牌。"问题可能更多出在驾驶员身上。"
"大学城校区的管理相对严格。"张琪指出,安全隐患在五山校区更为突出。
刘澍标示事发道路位于教师与学生公寓之间 受访者供图
二次碰撞 再现悲剧
事故发生后,五山校区学生赵科在朋友圈看到同学们纷纷悼念逝者,情绪包含悲伤、惋惜以及对肇事者的愤怒。
令他意外的是,9月29日清晨,其所在校区门口也发生一起碰撞事故。
当天上午9点,赵科听同学说五山校区食品学院门口,一辆网约车撞到退休教师,事故较轻,伤者仅受擦伤。上午10点左右,赵科看到媒体报道,当地交警部门工作人员已确认此事。
赵科解释,华南理工大学共有大学城、五山和广州国际三个校区。电气等多专业新生先入读大学城校区一年,再转入五山校区,导致五山老校区人数较多。五山校区还包括第三方设计院、教师家属及退休教师住宅区,内设三个幼儿园,交通状况复杂。
他表示,与大学城校区不同,五山校区允许社会车辆进入。他乘坐网约车时出示学生证,保安即予放行。其他社会车辆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入校。
"事发地点是五山校区较为危险的路段。"赵科称,校区依原始陡坡建设,转弯较多,存在视线盲区。尽管学校限制电动车使用,投放共享电动车,但生活区道路狭窄,私家车与电动车混行,常导致拥堵。
赵科回忆,死亡悲剧并非首次。2023年9月底,该校发生一起电动车违规载人被轿车撞倒事故,车上大一女生头部重伤,昏迷一月后离世。
赵科和张琪记得,此后学校加强电动车管理,所有电动车需挂校内牌照,无牌车会被拖走。目前学校停发新生电动车牌,要求骑行须戴头盔。"但校内交通仍显随意混乱。"
随着两起事故网络扩散,赵科发现众人警觉性提高。
放学时,赵科遇到专业辅导员,再三叮嘱国庆期间注意安全,稳定情绪勿过度悲伤。"校内类似事故较少。"赵科叹道,"如今稍有动静便引发高度关注。"
受访者提供的网络照片显示事发点为学生宿舍楼下垃圾站 图源网络
限速令之后 成效何在?
令赵科困惑的是,学校明明有机动车"限速"安全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发布《华南理工大学五山一体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要求机动车按校内标志标线行驶停靠,进出校门时速不超5公里,主干道时速不超30公里。
赵科见过五山校区主要路口设有测速设备和限速牌,但无专人监督。
他常遇到车辆在校门宽敞道路疾驰。"感觉车速确实很快。"张琪也认为五山校区多数车辆超速行驶。
华南理工大学保卫科交通科工作人员曾向媒体强调,违规处罚等问题有明确规定。办法指出,校内超速30公里/小时属违章,处罚包括警示、通报、提高停车费类别、限制入校等。
"从未亲眼见到超速车辆受罚。"张琪说。
近年来,多地校园车辆碰撞事故频发。部分高校在章程之外,加强事后提醒与惩戒。
浙江大学在雷达测速基础上加设LED显示屏,超速时数字变红闪烁并提示。厦门大学对超速采取"首次警告、二次通报、三次黑名单"机制,联动车主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细化惩戒,湖北经济学院规定内部车一年中度超速五次以上列入黑名单取消授权,严重超速一次禁入一月。社会车辆严重超速禁入一年。累计超速三次永久黑名单。
9月29日晚,死亡事故过去两天,悼念活动持续。
陆某高中校友发文称,难以接受优秀女生英年早逝。"曾与类似事件擦肩而过的恐惧提醒我,惩戒不足会助长侥幸心理。"
她写道,衷心希望不再有人重蹈覆辙。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