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夹烟墙画引争议:历史形象与控烟诉求如何平衡

小编 25 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内一幅展现鲁迅夹烟姿态的网红打卡墙近期引发社会热议,部分游客在此模仿画面场景点燃香烟拍照,相关行为被控烟志愿者投诉称可能误导青少年及危害公共健康。

据投诉人孙女士在社交平台披露,她于8月22日通过"浙里办"平台反映该墙画问题,认为画作删除了鲁迅室内吸烟的原始背景,可能诱导公众在室外聚集吸烟,存在不良示范风险。

01

历史形象再现引发的现代争议

经典肖像遭遇控烟新解

作为资深控烟志愿者,孙女士指出鲁迅原版吸烟画像存在书房背景,而纪念馆墙画简化处理后易引发误解。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在回复中表示,该景区隶属市文旅集团管辖,已建议投诉人直接向主管单位反映。

记者8月24日专访孙女士获悉,她通过比对历史资料发现,鲁迅吸烟形象在现代传播中存在场景误读。"原画明确显示是室内私人空间,与公共场所控烟要求并不冲突。"

鲁迅的吸烟形象近年多次引发文化争议。

2024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某茶饮品牌推出的"烟腔乌龙"联名产品因使用"老烟腔,新青年"宣传语引发批评,沪语作家胡宝谈指出此类营销扭曲了"新青年"精神内核,品牌最终下架相关产品并公开致歉。

针对本次墙画争议,网络舆论呈现明显分化。支持者认为"夹烟沉思"是鲁迅精神的经典符号,反对者则担忧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暗示,而更多网友呼吁关注游客模仿吸烟拍照的实际行为问题。

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证实,该墙画确为热门打卡点,存在游客模仿吸烟拍照现象。经向上级请示后回应称:"已将投诉情况上报,相关处理正在推进中。"绍兴市文旅局则表示收到大量公众反馈,强调将在综合民意基础上审慎决策。

02

历史语境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公共健康议题的正当性是否意味着可以超越历史语境评判前人?这一争议折射出当代社会对历史人物形象传播的认知分歧。

历史学者指出,鲁迅生活年代(1881-1936)吸烟行为尚未被纳入公共卫生管控范畴,将现代控烟标准强加于历史形象既不符合时代特征,也忽视了人物形象的艺术表达完整性。

鲁迅研究专家表示,夹烟沉思的形象已成为其思想者身份的视觉符号,纪念馆选择这一经典瞬间进行艺术再现具有合理性。将历史人物形象简单标签化,实质是对文化记忆的碎片化解读。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争议已形成某种范式:从茶饮品牌的"烟腔"营销到此次墙画投诉,公众人物的历史行为常被抽离具体语境进行道德审视。有评论指出,这种将现代价值观绝对化的倾向,可能导致历史认知的片面化。

法律界人士提醒,合理行使监督权应当尊重历史事实与社会共识。过度解读公共艺术作品、滥用投诉权,不仅可能浪费行政资源,更会消解公共讨论空间的理性基础。

央媒评论明确指出:"个别诉求不应绑架公共决策,历史人物形象的传播需要置于具体时代背景中审视。健康的舆论生态既容得下控烟共识,也应尊重文化记忆的完整性。"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中国青年报、澎 · 湃新闻评论、潇湘晨报、上 · 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