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额再破3万亿元创历史次高 机构解析资金动向与后市展望

小编 34 0

2025年8月25日,中国A股市场再现历史性成交规模,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这是继2024年10月8日后的第二次出现该量级成交。

盘口数据显示,当日开盘仅28分钟,沪深两市成交额即突破1万亿元,实现连续63个交易日万亿成交的纪录,较前一交易日同期放大32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A股市场已连续9个交易日维持超2万亿元成交规模,持续刷新历史最长周期纪录。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21财经·南财快讯采访时分析,当前市场量能持续放大是政策红利与市场行为共振的体现:一方面居民财富配置正加速从储蓄端向资本市场迁移,另一方面北向资金等外资持续净流入形成增量支撑。他同时提示,投资者需保持审慎乐观态度,新一轮行情的持续性仍需宏观经济数据及上市公司盈利改善验证。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流动性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储蓄"搬家"现象已初步显现,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报告分析,当前宏观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8%下方,1年期LPR降至3%水平,国有大行1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低利率环境加速推动居民资产重新配置。在"资产荒"背景下,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吸引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华西证券策略团队认为,自"924"行情启动以来,本轮牛市的资金构成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一,保险资金、基本养老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过去三年持续增持A股核心资产;其二,两融余额稳步增长与私募基金仓位提升显示杠杆资金与专业机构交易活跃,外资配置型资金对A股关注度显著升温;其三,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ETF及直接开户等渠道入市虽处于初期阶段,但在资产荒格局下,有望成为支撑"慢牛"行情的核心动力。

投资者开户数据印证市场热度攀升。上交所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7月A股新增开户数达196.36万户,较2024年同期的115.14万户同比激增70.5%,环比6月增长19.2%。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95.4万户,机构投资者新增0.96万户,显示散户与机构同步入场。

国际资本加速布局中国资产。野村国际最新资产配置报告显示,全球资金正显著增配估值具备吸引力的A股与H股资产,配置比例分别提升0.7和0.8个百分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韩国个人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含A股、H股)市值达244.7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90.83亿元增长28.3%。

截至2025年8月25日,A股历史上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的交易日累计达35天,其中2024年18天、2025年12天、2015年5天,近两年来的成交活跃度较历史峰值显著提升。

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万亿元成交额标志A股已进入典型牛市阶段,流动性宽松环境、外汇占款回流及居民储蓄迁移共同构成成交放量的驱动因素。他强调,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周期性轮动特征,本轮牛市行情"并非提前而至,而是迟到的估值修复"。

对于市场前景,盘和林认为,短期市场仍具上行空间,但需注意历史数据显示牛市周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投资者应理性把握板块轮动节奏。

开源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指出,自去年9月24日政策底确立以来,本轮行情整体呈现"进二退一"的稳健特征,政策引导下的"慢牛"格局逐步形成。展望后市,随着三季度PPI有望触底回升,上市公司盈利端改善动力增强,叠加流动性环境与政策预期支撑估值扩张,市场有望迎来"盈利修复+估值抬升"的戴维斯双击行情,指数中枢上移与总市值增长趋势值得期待。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