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研:A股回暖引基民获利了结 公募基金多策略应对市场分化

小编 19 0

界面新闻记者 | 韩理

伴随A股市场赚钱效应持续释放,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业绩与规模双升的积极局面。

Wind数据监测显示,截至8月25日,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已有12只产品实现净值翻倍,超98%的同类基金斩获正收益,赚钱效应显著提振市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持续回暖过程中,部分投资者开始实施获利了结操作。界面新闻通过对多家公募机构调研发现,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出现结构性赎回现象,部分产品份额呈现下滑态势。

"近期公司旗下主动权益基金遭遇持续赎回,内部已启动赎回风险预警机制,目前尚未观察到散户投资者大规模申购的迹象。"某中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透露。

华东地区某券商系公募高管同样表示:"尽管具体赎回数据有待统计,但整体份额确实存在净赎回压力。当前主动权益基金销售未达预期热度,随着市场点位抬升,部分投资者选择兑现收益落袋为安。"

针对当前市场现象,华南某头部公募投研总监分析认为属于正常市场调节:"当前赎回压力主要源于前期市场调整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参考历史数据,若行情具备持续性,后续增量资金入场概率较大。"

不过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面临赎回压力。

华北地区某公募渠道总监向界面新闻表示,整体赎回规模可控,部分契合市场主线的行业主题基金反而获得大额净申购。

某银行系公募市场人士透露,旗下多只产品因精准匹配市场风格,近期申购量激增,部分产品已启动限购措施。"为避免投资者盲目跟风,我们已主动缩减相关基金的宣传推广力度。"

界面新闻调研还发现,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赎回压力相对较小。"公司产品净值上涨带动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初始份额基数较低。"某券商系公募电商业务负责人解释道。

面对市场变化,基金公司在营销策略上有哪些调整?

前述中大型公募市场负责人表示,当前营销重心转向指数及ETF产品。"前期重点推广军工、新消费及港股互联网等板块,近期已将科创板相关指数作为核心推广标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4.8万亿元,份额达2.65万亿份。8月以来ETF总份额新增356.68亿份,其中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鹏华化工ETF等多只产品份额增长超40亿份,与机构营销方向高度契合。

华南某公募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被动指数产品规模显著增长,一方面反映投资者认可其在牛市环境中的进攻性,另一方面也与ETF投资者专业度较高、擅长波段操作的特性相关。

对于缺乏ETF产品线的基金公司,则将营销重点转向"固收+"产品。华东某券商系公募人士表示,相比主动权益基金,"固收+"产品当前销售表现更为突出。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8月新成立"固收+"基金(含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10只,合计募资104.01亿元

华东某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第三方数据显示"固收+"基金申购热度持续升温,6月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申购节奏明显加快,7月申购规模已超过上半年总和,8月仍保持每周持续净流入态势。

随着A股指数持续上行,市场未来走向备受关注,多数公募机构维持乐观判断。金鹰基金杨晓斌认为,外围流动性宽松叠加市场赚钱效应扩散,推动A股资金加速入场形成正向循环,当前市场对经济数据敏感度有所降低。

鹏华基金研究部张峻晓表示,在政策支持、流动性宽松预期及产业升级创新的多重驱动下,A股有望进入更具韧性的"慢牛"发展阶段。

针对投资者参与策略,前述华南大型公募投研人士建议,从资产配置角度,若风险资产配置比例未达目标,可采取"逢低分批买入"策略分散成本;若已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当减仓兑现收益亦是理性选择。"市场预测存在不确定性,理性应对才是投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