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图
影视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电影在2025年上半年遭遇业绩滑铁卢,营收同比下滑近两成,净亏损达1.1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状态转为亏损。
8月26日,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国电影,证券代码:600977.SH)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亿元,上年同期则为盈利2.0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为183.60亿元,较年初下降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8.79亿元,较年初下降1.21%。

单季度数据来看,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同比下降34.1%;归母净利润3038.66万元,同比下降71.38%。
对于上半年营收下滑的原因,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本期进口影片票房低于上年同期,同时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票房未达预期,导致公司创作与发行业务收入出现下降。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2.3亿元,同比增长22.95%,但第二季度电影市场明显遇冷,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出现显著回落,市场呈现出冷热分化的明显态势。
根据半年报内容,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板块。

其中,电影创作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上半年该板块营收1.2亿元,同比下降56.99%。报告期内,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14部,累计实现票房60.82亿元,占国产片票房的22.97%。期内公司出品影片中,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分别为《唐探1900》《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酱园弄·悬案》《向阳·花》,票房成绩依次为36.12亿元、8.22亿元、6.90亿元、3.32亿元、2.30亿元。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正在创作开发中的项目近90个,其中原创项目近50个,包括抗美援朝史诗电影《志愿军:第三部》、国漫电影《大圣崛起》等多类型、多题材的电影项目。
电影发行业务方面,上半年营收6.51亿元,同比下降27.48%。报告期内,公司共发行影片315部,实现票房238.49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90.39%。其中,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226部,累计票房222.51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92.91%;发行进口影片89部,累计票房15.98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65.58%。全国票房前十的国产与进口影片均由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
电影放映业务上半年表现相对稳健,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9.9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4856块银幕及309.58万席座位,银幕市场占有率为31.27%。报告期内,公司新开业控股影院3家,并根据优化经营安排关停6家影院。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科技业务营收3.07亿元,同比下降13.3%;服务业务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7.44%。公司科技业务主要品牌与产品包括CINITY系列、中影巴可放映机、中影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影院智慧放映系统等处。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已开业CINITY影厅达214个(含31个CINITY LED影厅),已完成安装待开业影厅2个,已上映CINITY版影片416部(其中高帧率影片62部)。报告期内中影巴可新增放映机销售604套,在全国新增银幕中占比63%。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841.76万元下降6538.61%。半年报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影片票房结算周期影响,本期结出片款高于上年同期所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9.17亿元,比本年初减少23.99%。半年报同时提示,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仍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此项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催缴机制。
据半年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均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67.36%。从前十大流通股东变化情况来看,有4位股东在期内进行了增持。其中,农银中证500指数基金、赵一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杨海燕分别增持128.67万股、35万股、34.27万股、26.69万股,增持后持股数量占流通A股比例依次为0.59%、0.49%、0.46%、0.35%。

在今年暑期档中,中国电影主出品影片包括《南京照相馆》,参与出品影片有《浪浪山小妖怪》《猫和老鼠:星盘奇缘》《东极岛》《奇遇》等。据猫眼专业版最新票房数据(截至8月26日18时),《南京照相馆》总票房达27.78亿元,《浪浪山小妖怪》超13亿元,《猫和老鼠:星盘奇缘》2500万元,《东极岛》3.73亿元,《奇遇》1.57亿元。
截至8月26日收盘,中国电影股价报13.37元/股,上涨2.53%,市值为25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