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河北省秦皇岛市反诈民警、网红“反诈老陈”发布视频,公开质疑演员谢孟伟(因饰演“嘎子哥”被观众熟知)直播间所售699元酷派手机疑似非官方正品,此事迅速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对直播带货产品真实性的广泛讨论。
据媒体调查报道,“反诈老陈”于今年7月底在谢孟伟直播间花费699元购入一款名为“GZ coolpad酷派X60”的手机。直播过程中,该产品被宣传为酷派全新机型,配备256G存储容量及8核超强处理器,并醒目标注“假一赔十100%正品”的承诺。
商品到货后,“反诈老陈”一位从事手机维修销售行业的朋友对该机型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为贴牌产品,并建议退货处理。经查询酷派官方网站,确实未找到该款“GZ coolpad酷派X60”手机的任何相关信息。随后,“反诈老陈”通过视频形式公开表达了对该产品真实性的疑虑。

面对上述质疑,谢孟伟在其直播间作出强硬回应,坚称自己所带货的全部产品均为正品,并指责“反诈老陈”此举是为了“蹭流量”。

事件持续发酵后,相关媒体记者联系了酷派官方客服。酷派客服回应称:“我们确实有这款产品,目前各平台正在陆续审核上架中,后续会在各个平台完成上架工作。”对于此前在各平台无法查询到该产品信息的原因,客服解释为“之前没有推出是因为还在审核流程中”。
针对酷派方面的回应,“反诈老陈”表示并不完全认可,他提出疑问:为何官方渠道尚未上架,谢孟伟的直播间却能提前进行售卖?他呼吁电商平台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品牌方声称产品“处于审核上架阶段”,但主播却已提前开启售卖,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直播间提前售卖的行为以及“假一赔十”的承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消费者若遭遇此类问题应如何有效维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强律师。
毕强律师指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前提:在中国市场合法销售的产品,尤其是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并完成相应的认证程序。”品牌方所说的“在审核上架中”这一表述本身较为模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这里的“审核”指的是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那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内的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若该款手机尚未完成CCC认证流程,那么提前进行销售属于明确的违法行为。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销售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如果“审核”指的是电商平台的内部上架流程,这种情况则相对复杂。单纯从法律角度而言,只要产品本身是合法合规的,品牌方通过直播间等非平台官方旗舰店的渠道进行“首发”或“预售”,并不一定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市场营销策略。
然而,此类行为的核心问题在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实性。即便产品本身合规,这种“提前销售”模式也存在信息不对称、产品定性模糊等风险。因此,这种在官方信息渠道“隐身”状态下的提前销售行为,游走在法律和商业道德的灰色地带,极易引发消费纠纷,进而损害品牌信誉和消费者信任。
毕强律师进一步分析道:“在本次事件中,如果这款酷派手机属于贴牌生产、授权生产,或是在关键参数上与宣传内容不符的‘特供机’,而直播间却使用‘酷派新品’‘8核超强处理器’等话术进行包装,使其看上去与酷派官方主流产品没有差异,那么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对于“假一赔十”的承诺,毕强律师表示,这本身是一种加重自身责任的要约。但如果该承诺建立在产品信息不透明、不对等的基础之上,那么它本身也可能成为宣传话术的一部分,用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从而掩盖产品的真实情况。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的结合。如果谢孟伟及其团队明知这款手机存在与宣传严重不符的情况,却为了牟利而故意隐瞒真相或告知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购买,那么就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一旦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要求“退一赔三”,即退还货款并要求支付货款金额三倍的赔偿金;若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而“假一赔十”是直播间自行作出的承诺,若消费者提出要求,相关方也应按照该承诺履行。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可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销售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关于消费者应如何有效固定证据和维权,毕强律师建议,面对类似情况,消费者切勿冲动行事,应冷静、系统地固定相关证据。具体而言,要录制直播过程,对主播介绍商品、承诺优惠、展示产品的关键片段进行屏幕录制,这是证明其宣传内容的最直接证据。同时,要截取关键信息,对商品销售页面、产品参数介绍、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假一赔十”等承诺内容进行截图保存。
此外,消费者要妥善保留购买凭证,包括订单记录、支付凭证、快递单号等所有交易信息。在收到商品后,对开箱过程进行录像,完整保留商品、包装盒、所有配件以及发票或收据。如果对产品性能、材质等存在疑问,可以联系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鉴定,其出具的鉴定报告将是强有力的证据。
在维权途径方面,毕强律师建议,消费者首先可尝试与直播间或商家客服进行沟通协商,要求退货、换货或赔偿。也可向直播所在的电商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平台作为监管责任方,有义务对纠纷进行处理。此外,消费者还可以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小程序,向商家或主播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如果通过以上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根据与商家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毕强律师最后强调,直播带货在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更精细、更完善的法治保障。他呼吁,平台方需加强自治,切实压实审核责任;监管部门需创新监管方式,针对“特供”产品、前置审核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治理。作为消费者,则要时刻保持理性,提高辨别能力,在遇到侵权行为时,要勇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原标题:《是营销创新还是消费欺诈?律师解读“嘎子哥”直播间手机争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