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作为全球卫浴毛巾架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艾芬达的上市进程历经波折。这家由吴氏三兄弟在2005年联合创办的企业,在经历三年多的等待与三次审核中止后,于今年6月成功获得注册生效批文,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
本次IPO,艾芬达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167万股股份,计划募集资金6.65亿元,资金主要投向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艾芬达财务表现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更高达19.92%。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分别同比上涨7.53%和35.53%。
不过,在业绩增长的背后,艾芬达也面临着自有品牌建设缓慢、短期偿债能力承压、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其长远发展。
大客户依赖与自有品牌发展难题

艾芬达的业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外贸依赖特点,近年来外销及代工业务占比持续走高。2022–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37%、92.42%、95.53%,同期ODM代工收入占比则分别达到95.75%、95.25%、97.23%,业务模式较为集中。
招股书数据显示,英国单一市场长期为艾芬达贡献超60%的收入,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为43%。公司主要合作客户包括翠丰集团、塔维博金集团、沃斯利、欧倍德、Kartell UK等国际知名企业。
这种"单一市场+ODM模式"的经营策略,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使艾芬达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经营不确定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2024年,艾芬达因采用美元、欧元、英镑等外币结算产生的汇兑损失分别为-834.61万元、-1144.67万元、-642.34万元,连续三年出现汇兑亏损。2025年上半年,汇兑损失进一步扩大至-502.8万元。
艾芬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并借此契机启动自有品牌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然而,公司自有品牌业务发展未达预期。艾芬达管理层坦言:"国内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导致市场开拓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自有品牌收入分别为3178.22万元、3914.51万元、2890.90万元,其中2024年收入创下近六年最低值。同期,自有品牌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5%、4.77%、2.77%,占比持续下滑。
为推动自有品牌发展,艾芬达近年来不断加大市场投入,但效果并不显著。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841.36万元、3323.07万元和3771.01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超过50%。
"艾芬达这种过度依赖大客户的经营模式,虽然能够快速获取订单并保持收入稳定,但也限制了品牌自主性和产品溢价能力,导致自有品牌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市场关注度。"咨询行业人士刘铮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业绩增长背后的财务隐忧
艾芬达上市进程之所以耗时较长,与其业绩波动存在一定关联。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7.62亿元增长至10.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出现较大波动。
首先,艾芬达净利润的高速增长部分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
2023年,艾芬达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76%至1.64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仅为8700万元。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公司2023年获得的其他收益(主要为政府补助)达5986.82万元,同时通过厂房搬迁取得资产处置收益5386.61万元。
若剔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影响,艾芬达2023年归母净利润较2022年实际下降1.5%,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并未实现实质性提升。
2024年,艾芬达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8%至1.18亿元,主要原因是当年政府补助大幅减少至618万元,资产处置收益为-66万元,同时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扩大至1163万元。在剔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扣非净利润从8739万元增长至1.28亿元。
其次,人工成本上升成为影响艾芬达未来盈利能力的潜在风险因素。
招股书显示,艾芬达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存在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保的情况。2022年至2024年,公司未缴纳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的员工人数分别为530人、472人和470人,未缴纳社保人数约占总员工人数的25%。

招股书披露,若公司需足额补缴上述社保费用,预计将一次性增加成本约1100–1300万元(按招股书测算口径),相当于2024年扣非净利润的9%–11%。
艾芬达对此解释称:"未缴纳社保的员工中,近半数已参加失地险或新农保,由于系统原因无法重复缴纳工伤及失业保险;另有相当一部分为退休返聘人员,按规定无需缴纳社保。"
招股书数据显示,艾芬达退休返聘人员数量从2022年的85人增加至2024年的129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此外,艾芬达应收账款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达3.1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增长。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自2022年起持续上升,从41.43%增至目前的61.71%。

注册会计师王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艾芬达这类以出口为主、面向B端客户的企业,考虑到海运等因素,通常会给予客户一定账期。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增速应保持基本一致。艾芬达应收账款占比明显上升的情况,不排除存在为促进销售而给予大客户更长账期的可能性。"
行业竞争升级,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电热毛巾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大中小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电热毛巾架出货量达1473万套,前三大厂商市场占有率仅为13.8%,行业内90%以上企业年收入低于1亿元。
行业内多数生产企业由五金件、暖气片企业转型而来,在生产卫浴毛巾架的同时兼营其他产品,专门从事卫浴毛巾架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厂商相对较少。
QYR最新行业报告显示,松下、科勒、摩恩、九牧、好太太、小米、德国威能等知名品牌均已推出电热毛巾架产品。由于电毛巾架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布局该赛道。
刘铮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大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渠道优势,使得艾芬达这类细分领域品牌的市场突围难度进一步加大。"
电热毛巾架行业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产品价格跨度较大。天猫平台2024年销售数据显示,国内线上畅销国产品牌价格主要集中在299–599元区间,而外资品牌价格普遍在1500–2999元,两者价差可达3–5倍。
在高溢价空间的驱动下,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壁垒,向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研发费用分别为2526万元、2930万元和3334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1%、3.53%和3.18%。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略有下降0.04%,研发费用率降至2.99%。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5%、3.67%和3.46%,均高于艾芬达水平。对此,艾芬达解释称,"由于公司专注于细分行业领域,客户群体相对集中,且以ODM销售模式为主,因此研发投入规模相对有限。"

界面新闻注意到,尽管艾芬达拥有数量较多的专利,但专利质量受到市场质疑。
截至2024年底,艾芬达及子公司共拥有境内专利662项,其中外观设计专利516项,占比高达77.9%;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87项和59项。在国外获得的74项专利中,有73项为外观设计专利。对比同行企业好太太(603848),Wind数据显示其全部已授权专利为1185项,其中外观专利占比仅为25.69%。
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艾芬达研发费用主要投向卫浴毛巾架的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改造、新材料应用和新工艺开发等领域,而在IoT模组、AI算法等智能功能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公司高端智能款产品销量占比较低。
艾芬达在招股书中重点提及参与起草的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电热毛巾架》,该标准是国内首个电热毛巾架团体标准。不过,"标准制定话语权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优势。"律师石鹏浩对界面新闻表示,"艾芬达虽牵头制定《电热毛巾架》团体标准,但国家标准尚未立项。若未来ISO启动该品类国际标准制定,艾芬达现有的先发优势可能被削弱。"
产能扩张计划下的市场消化挑战
艾芬达本次IPO募集资金6.64亿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产能扩张项目。市场关注的是,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消化能力来应对新增产能?
公司计划投入2.6亿元用于技改升级年产130万套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年产130万套卫浴毛巾架的生产能力;同时计划投资3.5亿元新建年产100万套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万套卫浴毛巾架及配套300万套温控阀的生产能力。
截至2024年底,艾芬达卫浴毛巾产能为210万套,暖通配件产能为1000万套。界面新闻测算,若上述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公司卫浴毛巾产能将实现翻倍,暖通配件产能将提升30%。
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卫浴毛巾架的产能利用率从79%逐步提升至103.05%,同期暖通零配件的产能利用率从69.06%提升至90.58%。尽管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