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竞逐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市场:西南"第三城"的流量突围战

小编 46 0

西南枢纽城市的消费升级之路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昆明正全力打造"入境消费首选目的地"。

近日举办的"昆明·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全球首发大会"上,这座"春城"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向全球客商发出合作邀约。

2025年以来,入境消费赛道竞争白热化,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入境旅游枢纽"建设计划。这场角逐背后,实质是城市间对消费市场份额的战略争夺。

数据显示,作为西南地区经济总量第三的城市,昆明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34.38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在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昆明正加速补齐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短板。

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地理优势,昆明试图在区域竞争中开辟差异化路径。但重庆、南宁等西南城市同样将东南亚市场作为战略重点,这场"流量入口"争夺战愈发激烈。

在多强环伺的格局下,昆明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01

昆明市政府今年3月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入境消费提质工程"被列为重点任务。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激增94.6%,"中国购物"已成为入境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各大城市纷纷加码入境消费环境建设:北京已建成1400家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居全国首位;上海提出2027年前将离境退税商店规模扩展至3000家以上;广深等地则通过优化商品品类、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国际吸引力。

图片来源:摄 · 图网 501357048

在这场城市竞争中,昆明于8月20日率先启动"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建设项目,同步成立"跨境消费产业联盟",并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入境消费服务指南——《春城消费指南》,构建起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区域旅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员往来已恢复至2000万人次规模,预计全年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6年有望创历史新高。

作为云南省会,昆明凭借毗邻缅甸、老挝、越南的地缘优势,以及国家赋予的"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正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024年昆明入境旅游成绩单亮眼:接待入境游客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6%;实现国际旅游收入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6%,其中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但区域竞争态势日趋复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8月底启动"购在中国·乐享广西"离境退税消费季,计划通过三个月的系列促销活动,提升东南亚游客在桂消费体验。

重庆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作为万亿级消费城市,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6%,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领先昆明,其东南亚客源市场布局已相当成熟。

面对双重挤压,昆明的突围之路挑战重重。

02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被视为构建入境消费优势的战略支点。

航空枢纽能级直接决定入境流量规模。以上海为例,2024年空港口岸出入境旅客达3399万人次,占全国空港口岸总量的29%,连续22年保持全国首位,强大的航空网络支撑起其国际消费中心地位。

根据《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指导意见》,昆明被纳入全国"3+7+N"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复合型枢纽,跻身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行列。

图片来源:摄 · 图网 500562819

目前长水机场已开通30条国际航线,每周出入境航班约500架次,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以2小时飞行圈计算,可直达河内、曼谷20余个东南亚主要城市,辐射人口超5亿。

民航专家李瀚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通航点数量不等于枢纽质量:"昆明的500架次航班分散在30条航线,平均到每日不足72架次,关键航线频次明显不足。"航班密度不足直接影响中转效率,制约枢纽能级提升。

与广州、香港等成熟枢纽相比,昆明的竞争短板更为明显。"广州、香港凭借南航、国泰等基地航司的支撑,在东南亚航线频次上优势显著,更能吸引中转旅客。"李瀚明补充道。

国内竞争压力同样加剧:随着大理、丽江等滇西城市接入高铁网络,长水机场客流量排名持续下滑——从2016年的全国第5位跌至2024年的第10位,国内中转客流被高铁分流严重。

业内共识认为,长水机场亟需构建"内地-昆明-东南亚"中转通道,通过国际中转增量弥补国内客流损失,打造双向流动的"南向航空门户"。

李瀚明建议:"昆明应优先加密新加坡、吉隆坡等核心航线频次,逐步拓展清22迈、巴厘岛等旅游航线,同时配套航线补贴和机场费减免政策。22"

提升枢纽软实力同样关键,包括优化通关流程、完善中转服务、推行行李直挂等。通过与国际旅行社、OTA平台合作构建稳定客源渠道,方能真正发挥门户枢纽功能。

03

流量转化是入境消费建设的核心命题,昆明正着力构建"流量-消费-收入"的价值转化链条。

昆明市政协调研显示:昆明老街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仅2.1天,比成都短1.4天;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000万人次,而昆明作为起点城市,仍以过境中转客流为主。

针对这些痛点,专家建议成立中老泰铁路旅游联盟,开发跨境旅游专列产品,推动沿线城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同时规划"铁路文化主题商圈",强化"交通+消费"融合发展,构建全域消费网络。

昆明消费供给体系还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端服务供给不足、消费场景创新滞后、产业链协同性不强等问题突出。

图片来源:摄 · 图网 501017142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颇具22代表性。尽管有市民质疑"高端酒店过剩",但行业分析显示,高品质住宿设施是吸引高端消费群体的基础条件。

以上海为例,宝格丽、华尔22道夫等高端酒店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客房均价普遍在1000-6000元/晚,对餐饮、购物等关联消费拉动显著。

昆明文旅局近期22发布《酒店及民宿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征求意见稿)》,剑指高端服务22供给短板。政策提出对22新建五星级标准酒店(含非星级高端酒店)给予固定资产投资2%的奖励,最高可达223000万元。

在商业载体建设方面,昆明正重点培育恒隆广场、同德22商圈、公园1903等22商业综合体,目标打造"消费旅游22终极目的地"。按照规划,到2025年昆明入境游客接待量将突破22182.3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力争突破4000亿元。

文字 | 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