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主要股指周二在早盘冲高创下近十年新高后,午后呈现震荡回落态势,市场获利回吐压力显现。
8月26日收盘数据显示,上证综合指数报收3868.38点,下跌0.39%,结束此前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上涨行情;科创50指数表现较弱,下跌1.31%;深证成指逆势上涨0.26%,创业板指则下跌0.76%。
市场交投活跃度方面,沪深两市当日合计成交2679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天量水平减少4621亿元,但这已是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十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整数关口,显示市场整体热度仍处高位。
值得关注的是,8月26日盘中,上证指数一度攀升至3888.6点,再度刷新近十年来的新高纪录。继周一A股创下年内单日成交"天量"之后,周二盘中的新高是否意味着市场"天价"已然形成?抑或是短期技术性回调,为后续行情"蓄势整固"?
当前是否已现"天价"?机构观点分化
对于周二市场的调整,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获利盘选择落袋为安,同时场外增量资金对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持谨慎观望态度。目前市场多空双方博弈明显加剧,内部结构性分化特征愈发显著。
一位来自湖南的资深投资顾问表示:"我们坚定认为,周二盘中的高点并非本轮行情的'天价'。只要后续市场能够补量上行,大盘有望继续震荡盘升。毕竟,大盘刚刚成功突破十年底部平台的高点,正处于趋势性上涨的初期阶段,行情不会就此突然终结。近期市场连续大幅走高,是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增量资金加速入场推动指数快速脱离底部区域的结果。然而,当大盘逼近万众瞩目的4000点整数关口时,市场心态趋于谨慎,追高意愿有所减弱,周二的盘面特征正是这种市场心理的直接反映。"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分析指出,随着市场上升节奏的加快,波动风险确实会相应增加,但关键在于区分这是短期技术性波动风险还是估值见大顶的系统性风险。他认为,从长期视角看,当前核心指数仍处于估值修复进程中。从市场隐含波动率观察,尚未出现显著的升波迹象。走势强劲而波动率上升缓慢,往往是市场对未来走势预期高度一致的体现,这也是慢牛行情的特征之一。
星石投资强调,宏观层面积极因素持续累积,微观企业亮点频现,股市赚钱效应显著,共同推动了市场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和股市流动性的持续改善。情绪面和资金面对股市的驱动作用目前仍处于较强水平,预计短期市场表现有望延续强势。从中期维度看,牛市进程亦有望持续推进。一方面,与历史上历次牛市相比,当前市场在时间跨度和空间幅度上仍有拓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稳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逐步落实,上市公司盈利周期有望逐步触底回升,基本面因素有望接力流动性因素,成为驱动股市进一步上行的核心动力。
鸿涵投资则从资金面角度分析,认为当前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成交额维持在高位,融资融券余额突破前期高点,牛市氛围不断扩散,资金呈现加速进场的迹象。基于政策面的有力托底,杠杆资金以及北向资金的持续回流等增量资金入市,将共同推动行情稳步上行。短期内,建议重点关注低位科技权重板块的投资机会。
短期震荡难免 机构提示警惕获利回吐风险
经历周二的震荡回落后,市场短线调整是否已经到位?
一位上海地区的券商投资顾问指出:"我认为目前调整修复尚未充分。下方存在一个周线级别的跳空缺口,该缺口幅度较大,且各大主要指数均同步出现缺口,因此从短线来看,市场至少存在回探并缩小该缺口的意愿。至于是否会完全回补,则存在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周线级别的缺口回补概率较高,但考虑到当前市场处于强势格局,不能简单苛求一定会补缺。"他进一步从量能角度分析,周二成交量较周一明显萎缩,缩量调整属于正常的量价关系,是市场主动进行的良性调整,其主要目的在于消化短期获利盘。
该券商投顾补充道,上证指数3888.6点并非本轮行情的终点,短线仍有试探回补周一留下的周线缺口的预期。"好在市场结构性轮动特征依然明显,在成交量持续维持两万亿以上的背景下,低位板块的结构性机会仍会反复涌现。因此,只要投资者在操作上不过度追涨杀跌,仍有获利空间。"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陈实向投资者提示,当前需要关注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一是市场短期快速上行后,需警惕获利盘集中回吐可能引发的短期震荡调整;二是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披露已接近尾声,需留意部分个股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三是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潜在扰动因素,仍需持续保持关注。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也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警惕短期技术面的调整压力,以及类似去年10月阶段性高点出现后的回调风险。由于近期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轮动行情,不同板块和个股的估值分化显著,尤其是部分科技股因资金过度集中,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存在交易拥挤度上升的问题。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追涨和跟风炒作。"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吴家祥建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在配置策略上应保持合理仓位,顺应市场趋势,适度进行持仓结构的高低切换。他预计,后续即便出现调整,幅度也不会太深,市场对进入上行趋势的共识正在逐步增强。"建议继续关注两条核心投资主线:一是成长赛道中的科技板块,如机器人、半导体设备、游戏传媒等;二是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的领域,包括保险、军工、稀土、海上风电、创新药以及有色金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