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晚间,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918.HK)正式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披露上半年经营数据及战略进展。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融创中国实现营业收入199.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7%。公司解释称,营收下滑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市场销售规模大幅收缩叠加购房者信心不足,导致物业销售收入显著下降。在保交付优先及债务重组关键期,新增销售规模缩减与融资渠道受限形成的流动性压力,阶段性制约了已售项目交付进度及新盘开发节奏,期内交付面积同比减少,直接影响营收表现。
盈利指标呈现分化态势:上半年录得毛亏20.8亿元,同比扩大14.9%;股东应占亏损128.1亿元,同比收窄14.4%;截至6月末公司权益总额448.8亿元,其中股东应占权益308.5亿元。
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截至二季度末借贷总额2548.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48.5亿元;持有现金及等价物44.04亿元,受限现金14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达1124.9亿元,可能触发853.8亿元关联借贷提前还款条款,债务重组压力仍存。
销售端实现合同销售额235.5亿元,土地储备保持充裕。报告期末,集团连同合营联营公司总土地储备1.24亿平方米(权益8624万平方米),其中未售资源9200万平方米(权益6306万平方米),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保障。
债务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果,已达成365.8亿元贷款展期协议,1808.7亿元借贷设有资产抵押保障。公司正与债权人积极磋商,推动剩余债务的延期、再融资及重组方案,争取现金流改善前的还款宽限期。
融资渠道拓展成效显著,多元化资金引入机制逐步建立:累计获批保交楼专项借款228亿元、银行配套融资110.8亿元、"白名单项目"融资46.8亿元;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开发模式获得52亿元资金审批。集团将持续对接国家及地方扶持政策,运用资产收储政策盘活存量资源,必要时通过资产处置增强现金流。
保交付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在23个城市累计交付1.49万套住宅,近三年累计交付量达68.3万套。按照计划,2025下半年将交付3.91万套房屋,基本完成保交付攻坚任务。
重组方案落地进入关键阶段,已完成现金回购及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相关的新股发行,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重组其他选项预计年底前执行完毕。公司明确下半年战略重心,将重点深化与资产管理公司等增量资金提供方的合作,通过项目债务重组与优质资产盘活,推动经营基本面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