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0岁励志阿姨考研圆梦:意外致残后以学疗愈 拾起儿子教材终圆硕士梦

小编 51 0

新生报到季,50岁的杨艳在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里格外引人注目。当她出现在研究生课堂时,满头青丝间悄然冒出的几缕白发,让她在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学子中显得尤为特别,常被误认为是学生家长。为此,她总会用较长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坦诚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来到这里的缘由。

在公众场合,杨艳始终戴着口罩。2013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她全身严重烧伤,左手永久失去活动能力,右手手指残缺且无法弯曲,脸部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这场变故让她难以接受身体的巨变,一度深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

"那段抑郁的日子,我选择用学习来自我救赎。"杨艳回忆道,她通过自学成功考取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偶尔承接代理记账工作,"虽然经济收益有限,但学习让我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如常。"

2022年底,儿子考研失利后,杨艳看到那堆重达30多斤的复习资料,心想"这些书卖废品也就值十几块,不如自己试试,圆了多年的考研梦"。由于儿子本科就读法律专业,她便毅然选择跨考法律领域。

备考过程中,杨艳才逐渐了解到法律专业的考试难度。首次参考时,她报考了山东某高校的全日制硕士,最终因10分之差与录取线失之交臂。"当时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要是选个竞争小些的院校,说不定就能上岸。"

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她次年报考西南林业大学法律(非法学)非全日制硕士,最终以笔试第一、综合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入学。

在班级自我介绍时,杨艳勇敢摘下口罩问道:"这样的我,大家能接受吗?"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答复后,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山东济宁到云南昆明,40多个小时的火车旅程,载着她驶向崭新的人生篇章。

杨艳前往西南林业大学报到。图/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杨艳的讲述实录。

以学为药:走出抑郁阴霾

2013年在公司遭遇意外时,我被诊断为重度烧伤,不仅面部留下疤痕,左手完全丧失功能,右手也无法弯曲,精细动作都难以完成。

事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绝望与痛苦中,被确诊为创伤性应激障碍,连续服用了一年抗抑郁药物。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儿子和爱人从未因此嫌弃我,反而不断鼓励。爱人常开导我不要自暴自弃,还承诺会陪我走遍各地求医。

我没有放弃自己,一心想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除了通过观看《今晚80后脱口秀》调节情绪,我开始尝试用学习转移注意力。当时一位同学从事会计工作,我便萌生考取中级会计师资格证的想法。报名成功后才着手买书,此时距离考试已不足百天。

令人意外的是,我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那些专业知识让我暂时忘却了伤痛。考试通过后,我接了些代理记账的活儿,虽然收入微薄,但确实让我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

因身体残疾,我于2021年办理病退。2022年底,儿子考研失利后选择就业,留下30多斤重的复习资料。看着这些凝聚心血的教材,我心想与其当废品卖掉,不如自己试试考研。

当我提出考研想法时,爱人起初十分惊讶,但最终和儿子都成为了我最坚实的后盾。

杨艳的学习资料,大部分是儿子留下的。图/受访者提供 

两度考研:50岁再战终逆袭

常有朋友问我,为何不选择相对容易的MBA或老年大学课程。其实当时我并不了解法律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只是看着儿子留下的教材,觉得内容并不难懂,便坚持了下来。

备考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当属英语。1995年专科毕业后,我已有近30年未接触英语,仅残留初中词汇量,相当于从零开始。

为攻克记忆难关,我借助背单词APP制定学习计划:从最初每日50词,逐步提升至100词、200词。翻看学习记录,甚至有单词重复背诵50次才最终记住。

所有科目均采用自学模式,海量网络课程成为我的免费老师。遇到难题时会请教儿子,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逐渐淡忘知识点,最终还是依靠网络资源解决。

初期学习缺乏系统规划,通常早晨7点起床,8点开始学习至晚间10点休息,仅在考前刷题阶段会熬夜至12点。居家学习易受干扰,时常会忍不住溜号、吃零食。为冲刺备考,我会换乘两趟公交前往图书馆,那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励自己。

2023年12月,我首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报考了山东省内某高校的全日制硕士,考虑到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成绩公布后,因10分之差未能过线。

但我并未气馁,反而觉得几个月的自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若当初选择竞争较小的院校或许就能成功。

2024年,我调整目标报考西南林业大学非全日制硕士。当年考试难度骤增,考前背诵的政治押题卷完全未命中。危急时刻,我想起儿子备考公务员时的申论答题技巧,迅速构建答题框架。尽管右手不便写字缓慢,但凭借清晰的框架结构仍取得不错成绩。

英语考试同样难度不小,考场上不断有考生弃考,人数逐场减少。得益于没有就业压力且目标明确,我坚持完成所有科目考试,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上岸。

直面缺憾:在校园中重塑自我

今年3月,儿子陪同我前往昆明参加复试。这是我十几年来首次远门,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乘坐飞机。面试时的紧张让我一度发挥失常,当被老师质疑"笔试成绩如何取得"时,我坦诚说明自己因专科背景需加试两门,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

幸运的是,最终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让我顺利录取。一家三口特意吃火锅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开学报到时,我婉拒了儿子的陪同。虽然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但一路走来所有难关都是独自攻克,这次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比1400元的机票和400多元的学生火车票,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40多个小时能省下1000元,太值了",我这样盘算着。

火车旅程中,摘口罩吃饭喝水成为最大心理障碍。因面部疤痕曾在街头遭受异样眼光和议论,让我对暴露面容心存顾虑。

出发前,我鼓足勇气在社交平台发布戴口罩的自拍照,这条动态背后是长时间的心理建设。

邻铺的母子三人成为旅途中的温暖插曲!他们主动打招呼的友善态度让我倍感亲切。用餐前,我主动沟通并摘下口罩问孩子:"奶奶这样会吓到你们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我趁机告诫他们:"奶奶的脸是被热水烫伤的,你们一定要小心火车上的热水龙头。"

抵达学校后,我的"家长"身份频繁被误认,甚至有家长热情邀请我加入家长群时,我笑着回应:"我既是学生,也是自己的家长。"

班级30余名学生中,11名非全日制研究生里除我之外最大的仅26岁!自我介绍时,我坦诚分享了自己的容貌情况和求学经历,成为用时最长的发言者。

当我摘下口罩询问"这样的我能被接受吗",同学们齐声回应"可以"的瞬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目前我正申请跟随全日制学生一起上课,但因宿舍尚未落实,暂住酒店的高额费用已超出退休金承受范围,计划近日先返回家中。

三年学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安排紧凑,前两年集中授课,第三年专注论文写作。我已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目标是顺利毕业不延期。常和同学们开玩笑:"我年纪大记性差,学不好有借口,你们年轻人可得加油!"

原标题:《50岁退休阿姨考上研究生:因意外致残,拿儿子の书自学,靠学习走出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