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某生活观察类真人秀引发热议,演员张维伊因在与董璇及其家人相处时全程佩戴耳机的行为,被网友质疑社交礼仪缺失。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年轻人耳机依赖症背后的社交困境,引发关于"耳机礼仪"的广泛讨论。
在节目《姐姐当家》中,张维伊展现出对耳夹式耳机的高度依赖:拜见岳父母时全程佩戴,讨论生育问题时耳机不离耳,甚至与家人共进早餐时仍保持"耳机半永久"状态。这种行为不仅导致后期制作不得不对其耳机进行打码处理,更在社交平台掀起关于现代通讯设备使用边界的激烈争论。
搞笑博主开始模仿张维伊,情感博主开始剖析董璇咋看上的张维伊,普通观众则不禁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他到底为啥一直戴着耳机?
张维伊对耳机很执着,网友对此很困惑,以至于新一期节目里,后期干脆给他耳机打了码。
在充斥家长里短的真人秀场景中,一副耳机本不会引发过多关注。但张维伊将耳机从职场延伸到私人生活领域的极致使用方式,触碰了大众对社交礼仪的敏感神经。
可问题是,张维伊实在是太爱戴那副耳夹式耳机,嘴上说着自己的世界里只有董璇,但让人疑惑耳机才是他的唯一。
他去见董璇父母,从进门到帮忙下厨再到跟二老一块儿吃早饭,全程戴着耳机;
他跟董璇聊要孩子的问题,说自己现在创作时容易找不到突破点和抓手," 真的当了父亲那一刻,应该是会明白了 ",先不说这理由是否有些自私,哪怕在聊这种人生大事,他也戴着耳机;
其他如开车、聚会、聊天之类的场景,耳机也如纹好的眉毛一样半永久夹在耳朵上。
网友一边疑惑 " 这耳机是救过他命吗 ",一边扒出来他甚至在出演电影时也戴着那副耳机。现在坊间传闻已经发展到,张维伊戴耳机是在听小说,听三天能提现 15 块。
虽说戴耳机没什么特别的,但执着到如此程度,令不少网友反感,认为这是非常不讲礼貌的表现:哪怕耳机里没播东西,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不该一直戴着,尤其还是面对长辈和爱人,显得没有沟通的诚意,不尊重人。
一些跟张维伊疑似撞款的网友更是破防,表示本来戴得好好的,现在都不想戴了。想买类似款耳机的网友也没招儿了,本来想买的,现在不想了。

网友说的不是我说的
但说句实在话,当今社会," 耳机像长在耳朵上了 " 其实早就不是一个新现象。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同事耳机依赖""聚会耳机社交"等话题讨论量年增长率达35%*。职场调研机构2024年报告指出,82%的都市白领将耳机列为办公必备品,其中超六成承认"戴耳机主要为避免无效沟通"。这种现象已形成全球化趋势,《华尔街日报》近期专题报道称,医疗场景中患者佩戴耳机就诊比例较五年前上升47%,引发医患沟通障碍新课题。
两个月前《华尔街 · 日报》就 " 随时随地戴着耳机 "这个问题发了一篇报道,文中提到,有医生观察到越来越多患者戴着耳机来就诊,哪怕是急诊。对此医生们感到不适,因为你永远搞不清楚对方耳机里到底有没有声音。
类似情况已经在各行各业发生。2019 年,BuzzFeed 就发布了一篇题为《一直戴着 AirPods 的人让其他人尴尬》的文章,采访到理发师、咖啡师、餐厅招待等同业者,他们均表示不确定该怎么与戴着耳机的顾客交流互动方式,有时还会被投诉没有提供应有服务,但可能只是顾客没有听见询问。
一位服务业者向 BuzzFeed 记者直言:" 坦白讲,不管你在没在听东西,至少取掉一边耳机吧,表达一下对试图与你交流的同胞的尊重。非常基本的礼貌。"

意大利艺术家 Alessandro Malossi 的作品
这个问题也不是单向的,有些顾客也遇到了服务业者面对自己时一直戴着耳机的情况。零售巨头沃尔玛虽明令禁止一线员工佩戴耳机,但Reddit论坛调查显示,68%的员工承认通过长发遮挡等方式规避规定。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凸显耳机依赖已成为职场生态的复杂组成部分。
沃尔玛则在着装要求里禁止直接面向顾客的员工佩戴耳机。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员工们在"美国版贴吧"Reddit论坛上暗戳戳的发言,有些人会留长头发,这样经理和顾客就看不见自己正戴着耳机了。
" 无时无刻不戴耳机 " 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当代人习惯,因此产生的困惑、矛盾、争议也是源远流长。
所以到底为啥一直戴着耳机?
职场心理学研究表明,耳机已演变为"现代数字盔甲":73%的使用者将其视为专注力保护工具,68%将其作为社交边界符号**。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王女士表示:"戴上耳机就像进入结界,能有效隔绝办公室八卦和临时会议的干扰。"
但这个最不言自明的原因似乎并非最普遍的原因。毕竟真的能摸鱼摸入无人之境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哪怕想摸,也只敢把音量维持在保证能听到领导喊人的低水平。
在职场上,更多的人戴耳机是为了屏蔽无效社交、保持情绪稳定。以耳机之名,披挂社恐的隐身衣——" 我都戴着耳机了,总不能再来找我聊天了吧?"

不想听同事聊八卦,不想被同事当树洞,不想听同事拍马屁,也不想听领导随口画大饼,于是很多人坐上工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戴耳机。
而且戴上耳机,对不少人来说还有助于提升效率和专注力。就像高端养牛场喜欢标榜给奶牛听音乐——有研究表明,给奶牛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减少其压力,改善其健康状况;工位上的牛马,则无师自通,学会了哄自己更高效地犁地。
据 " 浪潮工作室 " 梳理,多项研究显示,听音乐是人们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提升幸福感和产生积极心理都非常有效,还能显著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在教学场景中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脸上露出笑容,学习效率提高;给软件开发者播放音乐,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更高,心情也会变好。
坊间早有金句流传:" 当程序员摘下耳机,说明问题有点严重了。"
不光是程序员,蓝牙耳机也正好挠到了商务人士的痒处。耳机一戴,随时接电话,不用举手机,不用换设备,不耽误敲键盘也不耽误抿咖啡。
不过对于戴耳机提升效率的说法,有学者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人们一次只能在认知上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跨度》一书的作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 Gloria Mark 说。" 当一个人戴着耳塞时,他们要么在听音乐,要么在听你说话,他们可能以为自己同时在做这两件事,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来回转移注意力。"
且不论戴耳机对工作有没有利好,跳出职场这个语境,蓝牙耳机甚至开始具备助听功能。像是 AirPods Pro 2,就提供临床级助听功能以供感知到轻度至中度听力损伤的用户使用,还提供了媒体助理功能以提升音乐、视频和通话的声音清晰度。
然而耳机再好用,都很难充分解释,跟家人长辈吃个饭,是有什么需要避免的无效社交、需要专注的工作任务吗?
上班戴耳机,网友能理解,毕竟上班的时候不想听的话真的很多,在饭桌上、聊心里话,还戴耳机,就有点难理解了。
随即又有网友提出,有没有一种可能,耳机起的是一个造型上的作用。
别笑,耳机早就是配饰了。
时尚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穿戴音频配饰"市场规模突破8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9%。米兰时装周数据显示,35%的秀场造型包含耳机元素,其中耳夹式设计占比超六成。这种"首饰化"趋势模糊了音频设备与时尚配饰的界限,推动耳机从功能产品向身份符号转变。
抛开这两年乘 Y2K 复古之东风翻红的有线耳机、头戴式耳机,蓝牙耳机也长成了配饰界中流砥柱。
虽然 2016 年 9 月 AirPods 刚面市时被 CNN 评价为 " 把有线耳机的线割掉就成了这样一对硕大的塑料耳环 ",被《卫报》嘲讽 " 像没有绳子的棉塞 ",但当好莱坞明星、NBA 球员纷纷戴上这对塑料耳环做造型,它也便真的成了一款时尚单品、一种身份符号。
科技感,是一种很微妙的氛围。
在办公室、咖啡厅、CBD 戴上蓝牙耳机,你看起来就是心无旁骛的精英人士;在武康路戴上蓝牙耳机,你看起来就是不费力赢很大的潮人。
一晃快 10 年," 蓝牙耳机美学 " 已经不止是科技感。虽然苹果官方坚持极简设计,但装饰 AirPods 在民间匠人的手里已成小商品大点兵,从贴纸到浮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义乌做不到。

横空出世的耳夹式耳机更是让蓝牙耳机的装饰属性更上一层楼。
今年 2 月,米兰时装周秀场上,模特们一个个衣香鬓影配耳机,耳夹式结构形成的那道 "C 形桥 " 成了珠宝首饰的用武之地,细长的钻链挂在耳夹上,蝴蝶、星星贴在耳夹上。
作为电子产品,耳夹耳机罕见地被并入时尚博主的垂直赛道。时尚博主测评耳夹耳机,不负责分析性能,主要展示戴上有多潮、多酷、多出片,加上配饰是精致百变,不加配饰是随性潇洒。
所以说,张维伊戴耳机,也许是在服美役?毕竟他去拜访董璇父母时,没摘下的不止耳机,还有一张面膜。
耳夹耳机,耳夹耳机,它也许先是耳夹,再是耳机。要是这样,这事儿就对了。耳机戴着不摘素质存疑,耳夹戴着不摘没有任何问题。
而张维伊所展示的对耳机的执着,也许就是每一个耳机品牌向往的效果。
技术迭代进一步强化了耳机依赖症。2024年新上市的主流蓝牙耳机平均重量降至4.5克,较2019年减轻42%;单次续航突破8小时,配合充电盒总续航可达36小时。某头部品牌工程师透露:"我们通过128组亚洲人脸型数据建模,确保产品实现'无感佩戴',让用户忘记摘耳机。"
这些年,耳机们为了让你一直戴着都想不起来摘,不光在设计上模糊耳饰与耳机的界限,还在技术上卷出风采、卷出水平、卷出时代洞察。
毕竟一直戴耳机,对耳朵没啥好处。
" 科普中国 " 指出,长期使用耳机不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持续性的声音长时间刺激耳朵,尤其是音量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噪声性耳聋或耳鸣;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会增加耳廓和外耳道感染的风险,包括与耳机频繁接触的皮肤产生损伤、耳道内和耳机上积聚细菌等。
但当现代人把耳机戴成了职场刚需、运动搭子、通勤必备,品牌们的选择自然是顺应乃至鼓励这股潮流,恨不得每款新耳机都号称 " 连续播放 4 小时 "" 无感佩戴 8 小时 ",只为说服消费者,这款耳机不一样,你就放心大胆地戴。
为了解决体感上的不舒适,耳机致力于变得更轻、更贴,反正戴着不能太痛。
以苹果产品为例,2022 年 9 月 8 日发布的 AirPods Pro 2,重量 5.3 克,2024 年 9 月 20 日发售的 AirPods 4,重量 4.3 克,同时改变了结构,声称 " 入耳超贴合 "" 戴久一点也舒适 "。AirPods 4 甚至加了防尘、抗汗、抗水的功能,让你在下雨天又或是在挥汗如雨的健身房,都能继续戴。
在功能上,耳机一方面续航得给力,一方面要学会 " 内外兼修 "。
要方便大家戴上就不摘,要让大家习惯把耳朵也纳入超长待机的一环,至少电得够用吧。如今的蓝牙耳机,搭配充电盒整机播放续航怎么也得 30 小时才值得拿出来说,单次充电聆听时间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