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元毛毯引发的客舱温度争议,让年净利润达22.73亿元的春秋航空再次站在舆论风口。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代表企业,其差异化服务模式正面临消费者体验与商业利益的双重考验。
近期,多位乘客在社交平台反映春秋航空客舱温度过低,视频画面显示机舱内出现明显雾气。当旅客提出需要毛毯保暖时,空乘人员告知需通过扫码支付15元购买。这一事件迅速发酵,部分消费者质疑航司存在"控温促销"的商业动机,认为人为调低温度以刺激毛毯销售。
针对争议,春秋航空官方发布声明进行澄清:"公司严格遵循民航客舱环境标准,温度设置始终保持在24-26℃的舒适区间,绝无通过调节温度促进商品销售的行为。"
春秋航空客服团队进一步解释:"有偿毛毯服务为公司长期执行的标准化服务项目,15元定价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但基础服务政策保持稳定。"
公开数据显示,低成本运营模式确实伴随争议。在黑猫投诉平台,涉及春秋航空的投诉累计达16790起,消费者主要反馈机票退改规则不透明、逾重行李收费过高、客诉处理效率低及机上商品推销频次过高等问题。
社交平台的投诉案例显示,旅客对春秋航空差异化服务的认知存在明显分歧。有乘客描述:"登机后感觉舱内温度骤降,询问毛毯时才发现需要付费,这种体验令人不适。"
消费者评论呈现两极分化:有用户直言"廉航体验感差,座椅不可调节、餐食收费、无免费毛毯,以后不会再选乘";也有消费者理性表示"票价仅为传统航司60%左右,接受差异化服务很合理,毛毯购买后归个人所有,相当于便携旅行用品。"
特殊案例显示服务短板:"邻座乘客用矿泉水瓶装热水取暖"的细节描述,暴露出基础服务保障的争议点。部分旅客表示:"虽然知晓无免费托运行李额,但毛毯收费仍超出预期认知。"
8月25日的官方回应中,春秋航空特别解释了客舱雾气现象:"夏季高湿度环境下,客舱内外温差导致的冷凝水雾属正常物理现象,通常在飞机平飞后15分钟内消散,与温度设置无关联性。"
声明强调:"已完成相关谣言的证据固定,将对恶意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企业声誉的行为采取法律措施,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针对毛毯收费的行业惯例问题,民航业内人士分析:"低成本航空普遍采用'基础票价+增值服务'模式,欧洲廉航甚至有偿提供耳机、靠枕等用品,国内消费者仍在适应过程中。"
二、1.6万条投诉揭示的服务痛点图谱
春秋航空的"极致成本控制"策略在赢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积累了服务矛盾。其单一经济舱布局比传统客机增加15%座位数,但座椅间距缩减至73厘米,部分旅客反映"长途飞行舒适度不足"。

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分类显示:退改签争议占比37%,行李收费问题占29%,服务态度投诉占18%,其他问题占16%。典型案例显示,有旅客因临时改签被收取原票价80%的手续费,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针对行李收费争议,春秋航空客服解释:"公司实行差异化产品设计,基础票价不含托运行李额,旅客可通过官网提前购买享受3-5折优惠,现场补购价格较高主要为引导错峰出行。"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春秋航空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2024年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5%;净利润22.73亿元,在国内航司中保持领先。2025年一季度延续良好态势,实现净利润6.77亿元,继续领跑行业。
对比数据显示行业分化加剧:2024年国有三大航合计净亏损61.59亿元,其中东航亏损42.26亿元,南航亏损16.96亿元,国航亏损2.37亿元。低成本运营模式的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愈发凸显。
这种盈利表现与其极致的成本控制策略密切相关。据悉,春秋航空机队全部采用空客A320系列单一机型,维修成本降低15%以上;座椅布局比传统航司增加10-15%座位数,单位飞行成本显著下降。值得关注的是,创始人王正华曾提议"站立式座位"设计,计划将A320载客量从180座提升至240座,因安全标准问题未获民航局批准。
辅助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2024年该项收入达10.3亿元,同比增长14.44%,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5.15%。公司明确表示:"将持续优化辅营产品结构,提升非航收入占比,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