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的牺牲详情日前获得权威档案佐证。黑龙江省档案馆8月27日向新华社独家公布的一份日伪时期原始档案,明确记载了这位民族英雄于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县城西南5千米处标高490米地域壮烈殉国的史实。

黑龙江省档案馆工作人员赵倩展示这份档案。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这份形成于1940年3月16日的《绥阳国境警察队本队关于杨靖宇被射杀的通报》档案,详细还原了事件经过:1940年2月23日15时许,濛江县保安村4名村民向伪警署报告"有匪贼强行征粮"。根据体貌衣着特征,日伪军警研判可能是杨靖宇本人,随即派出15人武装分队于15时30分抵达该村,在告密者指引下展开搜捕。16时许,日伪军在濛江县南方标高703米西侧高地发现目标,追击至三道濛江河后,于"16时30分在濛江县城西南5千米标高四九〇附近"将杨靖宇将军围困。档案明确记载"尸体经数名杨靖宇部下现场指认,确认为其本人无误"。

黑龙江省档案馆工作人员赵倩向记者介绍这份档案。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档案还完整记录了将军就义时随身携带的物品清单:毛瑟手枪1支(配弹160发)、柯尔特手枪2支(共70发子弹)、现金6660圆,以及笔记本和怀表等物品。这些文物级史料现保存于黑龙江省档案馆。
负责档案翻译整理的黑龙江省档案馆宣传教育文化处一级主任科员赵倩表示,这份标注"秘"级的日军内部通报,虽为炫耀所谓"剿匪成果"而作,却客观留存了历史真相。"档案不仅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本质,更印证了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联和民众中的崇高威望——他的存在始终是日军的心腹大患。"

这份档案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展出。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东北烈士纪念馆编辑研究部主任贠占军对档案中记载的6660圆伪满币进行了购买力换算:"1940年伪满时期100斤猪肉售价约35圆,这笔钱足以购买大量物资。但将军至死未动用这些经费,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彰显了他准备长期抗战的坚定信念。"
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抗日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民族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脊梁,在抗日战争史上矗立起永不磨灭的精神灯塔,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记者杨思琪、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