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境烽烟:抗战时期贵州"血肉运输线"的45万吨救国担当

小编 59 0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贵州大地以非凡气魄构筑起纵横交错的"抗战生命线"。全省掀起筑路高潮,多条战略公路相继贯通,同时对原有机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并新建多个军事机场,黔桂铁路也逐步延伸至独山、都匀等地实现分段通车。在这场民族救亡的伟大斗争中,贵州民众以血肉之躯铸就的运输动脉,仅晴隆二十四道拐就肩负起45万吨武器弹药与战略油料的转运重任,为前线输送着民族救亡的希望火种和中华决胜的磅礴力量。

1943年6月,黔桂铁路柳州至独山段正式通车运营

1945年3月26日,晴隆二十四道拐见证国际援华物资运输车队蜿蜒前行的历史场景

镇远县民众踊跃参与抗日公路修筑的动人画面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位于贵阳市威清门外的租用民房,兼具仓库、车库及城外接待站功能

运送抗战物资的车队途经黄果树大瀑布的珍贵影像

黔桂铁路独山火车站通车运营纪实

独山火车站通车典礼现场,观礼台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见证历史时刻

抗战时期黄平旧州机场风貌

史迪威公路上支援前线运输的民夫群体

沙八公路修筑工程现场

AI技术支持:网络运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