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小编 68 0

通车前夕的深情回望:

第四次站在花江峡谷大桥前,我抬头凝视,这座即将通车的"世界第一高桥"化身为"青绿巨龙",傲然跨越"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每一次造访,大桥的蜕变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涌起更深沉的敬意。

花江峡谷大桥以"一高一跨"的壮举——桥面至水面625米、主跨1420米——刷新世界纪录,吸引全球目光。它不仅是逢山开路的坚韧象征,更是遇水架桥的豪迈宣言,凝聚着贵州人民与这片水土共赴新生的赤诚之心。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从关岭岸观景台俯瞰花江峡谷大桥的震撼全景。

初访大桥时,我与贵州交投集团总工程师韩洪举有过简短却深刻的交流。望着建设中的桥梁,我感叹:"世界百大高桥近半出自贵州,贵州桥梁真是奇迹频现。"韩洪举目光投向峡谷远方,仿佛穿越时空:"我们追求的从不是数字或'世界第一'的名号。贵州是全国唯一无平原的省份,交通不便如无形高墙,阻隔山里人的脚步——老人难出大山,孩子翻山求学,山货难运外界,新知难传村落。建桥不为破纪录,只为拆掉这堵墙,让山里生活更敞亮。"这番话,让我读懂贵州高桥背后的民生初心。

【初遇】合龙时刻:钢桁梁上的攻坚礼赞

首次登桥是2025年1月17日合龙清晨。零下1℃寒风中,雾气缭绕,仅见主塔塔顶。1420米主跨铺满93节钢桁梁,建设者们各司其职:校准定位、焊接作业、指挥调度,吼声穿透寒风,焊花如星火闪耀高空。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合龙现场,建设者精准对接最后一块钢桁梁。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自2022年1月开工起,建设者在此奉献无数日夜。

现场唯有钢索"咯吱"声、焊枪"滋滋"声,及工序完成时的欢呼。最难忘的是登上猫道——悬索桥施工便道,因形似猫行得名。桥面距水625米,猫道高点近800米。一月峡谷风如刀割,衣衫"哐哐"作响。"别小看14级大风,这是最大挑战。"六安高速8标副经理王淞钰步履从容。而我迈步时,头顶苍穹,脚下800米深渊,腿软难行。难以想象,建设者在此环境下吊装2.1万吨钢梁,误差控至毫米级。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记者的"惊魂十分钟",却是桥梁工人的日常。

手抚冰凉钢材,是与"世界第一"的对话,是与喀斯特地貌的较量,更是汗水铸就的"不服输"。那一刻我顿悟:所谓奇迹,是将"不可能"焊进每寸钢铁。

【再访】终极考核:3360吨荷载下的较真精神

二访是8月21至25日荷载试验收官日。96辆重车组成"钢铁方阵",总重3360吨,是对大桥的终极考验。正午时分,车辆分批驶上桥面。指挥者嗓音沙哑却身姿挺拔。这就是贵州建设者——高温中坚守,细节里较真,将责任刻入每个数据。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2025年8月25日,荷载试验车驶上花江峡谷大桥。廖文祥/摄

2021年9月,工程师邓果抵贵州时孩子将出生。三年后,孩子将入园,而他像呵护孩子般浇筑的大桥终要通车。作为质检科长,邓果誓言:"我现30多岁,活到130岁也得对桥负责。"这非空话,而是大桥的生命契约,是工程师对时代的承诺。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荷载试验直播,邓果接受采访。

【三顾】通车倒计时:钢筋铁骨中的绣花匠心

三访是通车前十日。大桥主体完工,主塔新装如绿"钢铁巨龙"悬空。涂装灵感源自《千里江山图》,主塔绘重峦叠嶂,八色呈现青绿山水。每笔色彩藏建设者"绣花功"。桥旅项目现场繁忙,工人推进收尾。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记者身后为大桥蹦极起跳点。

工人坦言:"我们日夜忙碌,让桥兼具'世界第一'实力与'绿水青山'颜值,更盼游客早享极限刺激。通车后,我们能骄傲说:这桥是我们建的!"朴素话语,道尽深情。

【四访】桥畔小花江村:从渡江难到桥生金

四访时,沿盘山路下行至桥下小花江村。布依族村落如"水墨长卷":幽深峡谷、碧绿江水、青石小径、老槐浓荫,牛羊铃铛声在山谷轻荡。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小花江村时光悠然流淌。

谷底,花江铁索桥锈迹斑驳,百年岁月见证昔日百姓与红军渡江艰辛。它与上方新桥遥望,一端系历史,一端连未来。当"钢铁巨龙"横空,老桥锈迹与新桥青绿相映,凸显"天堑变通途"的巨变。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花江铁索桥静卧江面。

村中,民宿主林国权操控无人机拍桥:"我家抬头即见世界第一高桥,最美风景在院里。"农家乐老板梁绍清晒腊肉笑言:"儿时梦到坐车赶集都是奢望。"这话如山中石,道尽往昔群山阻隔的困顿。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从林国权民宿仰望,大桥成院中最美画卷。

昔日小花江,路塞梦窄;今朝大桥引客如潮,村民频叹"生意旺了""游客多了",这是桥带给土地最暖的温度。

后记:风骨铸就黔山通途

从秦"五尺道"到明代驿道,从坝陵河大桥到北盘江第一桥,再到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桥梁史即"不服输"奋斗史。全省桥梁超3.2万座,涵盖所有桥型,"世界桥梁博物馆"美誉背后,是猫道抗风的勇毅、酷暑坚守的韧性、技术攻坚的智慧。

通车后,六枝至安龙车程从3小时缩至1.5小时,桥旅蓝图展开。但此桥意义远超交通——它是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的化身,是建设者汗水丰碑,是山里外界的纽带。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纪实: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奇迹

通车前,游客已蜂拥打卡花江峡谷大桥。

风过峡谷,拂过大桥,掠过村落。我似闻焊花迸溅声、荷载指令声、村民欢笑声。花江峡谷大桥不只是一座桥,它是贵州儿女致群山的深情长信,是时空中的豪迈跨越,将天堑化通途,隔绝变联通,更将世代向往砌成现实。

此桥飞架,山河焕新。它连通两岸,铺就地区未来跑道;承载车轮,点亮无数梦想。当首辆车驶过云端"钢铁巨龙",峡谷回荡的将是奋进足音,是贵州风骨谱写的新史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萌

编辑 张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