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关注特殊群体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据统计,我国听障人群规模约2780万人,同时还有超过1700万视障人士和规模庞大的老年群体。随着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的深入推进,这些特殊群体的数字生活体验正得到持续改善。在国际聋人日来临之际,全社会对听障群体权益保障的关注度再度升温,而金融服务的无障碍化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面对特殊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无障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践行金融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仅2025年前8个月,微众银行就已为听障、视障、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提供超过420万人次服务,助力他们平等、便捷、有尊严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显著增强了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手语传情,构筑"无碍"金融通道
在我国,听障人群规模庞大,办理金融业务时常面临沟通壁垒。微众银行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手语服务与远程视频模式,打破信息传递障碍,让每一位听障用户都能平等、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微众银行早在2015年便已开始组建无障碍专项团队,持续关注特殊客群需求,运用科技手段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其"微粒贷"产品更是全国首个增设手语视频客服的银行金融服务,开创了行业先河。
微众银行"微粒贷"组建了专职手语专家服务团队,为听障客户定制远程视频身份核验流程。团队通过远程视频以手语方式核实客户身份和借款意愿,并协助客户完成借款流程以及借款前后的咨询,确保听障客户能够平等获得便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微粒贷"已累计服务听障客户超25万人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1亿元,切实满足听障人群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除了基础金融服务,微众银行还悉心关注听障群体的金融教育需求,借助现有手语客服渠道,积极制作手语金融知识系列视频,以手语形式讲解金融知识和安全信息等内容,持续提升听障客户的金融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科技助力,弥合群体间数字鸿沟
科技不仅是算法和代码的集成,金融服务也不应仅是冷冰冰的规则。当这两者深度融合,正在为包括听障、视障、老年群体在内的所有人,创造更具包容性与温度的生活体验。微众银行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全面涵盖了听障、视障人群和老年人等特殊客户群体,持续为特殊人群铺设获取金融服务的绿色通道。
为满足视障群体的金融需求,2020年10月,微众银行在国际盲人日正式发布了面向视障群体的"微众银行财富+无障碍版"App。该应用突破性地采用光线活体、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震动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等前沿技术,首创了视障者可独立使用的无障碍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识别功能,成功解决了视障群体独立完成银行开户的难题。同时,应用还针对性地设计了"耳机模式",只有连接耳机时才会读出资产详情和密码数字等敏感信息,有效保护视障客户的金融隐私。
微众银行高度重视用户反馈,多次组织与视障客户的面对面会谈,形成"客户访谈-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的持续优化模式。仅2024年,"微众银行财富+无障碍版"就累计进行了42项功能优化,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截至2023年末,该应用已累计服务超过1.6万位视障客户,调研显示超90%的视障客户愿意推荐该App。
面向老年客群,微众银行于2021年10月上线了"微众银行财富+爸妈版"App。该版本充分考虑老年人视力减退、操作精细度变化等特点,对视觉与交互进行全面适老化改造,使模块分类更清晰易懂,设计更符合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通过转账安全设置,老年用户可从自身需求出发设置转账条件,实现资金守护的时段、限额、对象"三不转",有效防范电信欺诈。截至2024年5月底,微众银行已累积服务60岁以上个人老年用户近82万。
从手语视频客服到无障碍App,再到全面适老化改造,微众银行始终以"金融向善"为指引,将无障碍理念融入金融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未来,微众银行表示将持续深化无障碍及适老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用户平等共享科技与金融发展的成果,不断提升无障碍服务的广度、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