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免费学前教育新政全面落地,千万家庭育儿成本显著降低

小编 72 0

学前教育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指出,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公办幼儿园大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用将全面免除。对于进入教育部门核准的民办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将参照同地区公办园标准,相应减免保教费。

当前,各地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情况如何?幼儿园和家长反馈怎样?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展开调研。

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据相关部门估算,大班保教费免除后,仅今年秋季学期即可为家庭节省开支约200亿元,受益人群超过1200万人。

调研显示,政策出台后全国各省市快速响应,结合地方实际推出具体措施。

辽宁省财政厅与教育厅联合发布细则,要求确保市内幼儿园免保教费财政补助足额到位,不得因免费政策削减原有学前教育预算。四川省内各地市明确要求,已提前收取大班保教费的园所需制定个性化退费方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创新实施"政府托底+全域覆盖"模式,为全旗44所幼儿园的10213名幼儿每年减免3600元保教费,率先实现三年学前教育全程免费。

成都龙泉驿区普惠性民办园家长张女士表示,孩子所在幼儿园原月保教费1000元,按新政策每月减免600元。"这项政策真切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她欣慰地说。

沈阳浑南区第九小学幼儿园园长王静介绍,原本大班月保教费1045元,免费政策让90余名幼儿家庭受益,家长普遍对政策表示支持。

教育专家李明认为,学前一年保教费减免政策的落地,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又切实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待。

保障学前教育质量不降低

免费政策实施后,如何确保教育质量不下滑?

业内专家指出,补助资金及时拨付是关键环节。"幼儿园维持正常运营需要稳定资金支持。若补助不到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某幼儿园负责人表示。

针对民办园资金压力问题,政策明确规定因免费减少的收入由财政补助,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据了解,未来将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财政补助标准,确保幼儿园稳健运行。

在资金保障基础上,多地通过设施升级、资源共享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凉山州通过改造村级活动场所、闲置校舍增设幼教点,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省财政按每生每年700元标准减免保教费,基本实现学前儿童全覆盖。政策实施后,民族地区儿童语言能力显著提升,有效解决因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问题。

准格尔旗创新组建幼教集团,建立"资源互通、师资联动、课程共建"机制,通过骨干教师巡回指导、跨园交流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破解资源分布不均难题。

"原来孩子在老家入园,听说这里免费且条件好,这学期特地转来。经济压力小了,一家人也能团聚,更能专注孩子成长。"在准格尔旗务工的刘女士感慨道。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完善托育服务。不少家长期待在免费学前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普惠托育覆盖面。

北京家长陈先生反映,2岁幼儿入托选择有限,机构要么距离远要么收费高。他建议依托现有幼儿园增设普惠托班,既解决双职工家庭需求,又帮助低龄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调研发现,托育机构因人力配置、设施标准要求更高,运营成本普遍高于幼儿园。"现有政府补贴与实际成本仍有差距。"某托育机构负责人表示,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精准补贴机制。

托育行业还面临从业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发展路径不清等问题。专家建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婴幼儿照护纳入职业培训范围,对合格人员给予补贴,提升行业稳定性。

"专业托育机构能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是学前教育重要补充。期待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社会对专业托育的认知度。"某托育园园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