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和国庆佳节临近,各大品牌争相推出新奇馅料比拼创意的同时,一股源自民间的“再造月饼”热潮正在社交平台悄然风靡。年轻一代消费者不再拘泥于传统馅料,而是拿起月饼模具,将汉堡、蛋黄派、豆沙包等看似不相关的食品压入制成圆润雕花的“月亮造型”,“一分钟自制月饼”的视频收获无数点赞。
市场调研显示,今年月饼销售在保持往年火热势头的基础上,价格更趋理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动力。这一传统节令食品,正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注解。
当汉堡变身“月饼”
年轻人以创意改造参与节日传承
近期,有网友将迷你汉堡塞进月饼模具,压出与传统月饼外形神似的“汉堡月饼”:棕黄色表皮印有经典纹样,中间刻着“中秋”字样,若不细看边缘溢出的牛肉酱料,几乎能以假乱真。
该视频迅速引发模仿热潮,“月饼,饭缩力”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饭缩力”作为网络新词,与激发食欲的“饭张力”相对,指食物因外观或心理暗示导致吸引力下降。此次现象中,汉堡被压成月饼形状后,似乎失去了原有的饱满诱惑。有网友分析:汉堡的“随性饱足感”被月饼“甜腻”的刻板印象覆盖。甚至汉堡爱好者直言:“看到变形后瞬间下头。”
反对声音也随之而来,月饼爱好者反驳:“优质月饼口味丰富,不该被一概而论”“汉堡未必更诱人,传统美食的文化底蕴更值得珍惜。”理性派则表示:“实物分量未变,仅形状调整”“口感无差,但心理上仿佛从咸口转向甜口。”
这股改造风潮持续蔓延,网友纷纷用模具创作“创意月饼”。最初多直接压制现成食品:豆沙面包颜色大小适宜,压模后效果绝佳;蛋黄派单薄则双拼填充;连白馒头也被压成“月饼”,但因蓬松质地轻微回弹……
随着玩法升级,手工爱好者推出“进阶版”。例如用切片面包包裹馅料,压模后刷蛋液烤制,既保留仪式感又简化传统DIY的复杂流程。
另有爱好者用馒头碎包裹豆沙馅,压模烘烤后,成品兼具外形与焙烤香气。这些创意看似是年轻人对传统月饼的“调侃式反抗”,实则透露出他们对节日仪式感的重视——即使对传统口味兴趣有限,仍愿以新方式参与文化传承。
无论是热衷正统月饼,还是偏爱趣味改造,抑或折中版懒人月饼,本质都是对“团圆”寓意的追寻,延续着中秋文化的深层情感联结。
地域特色驱动创新
简约包装渐成主流
商家深度挖掘本地食材,如东北“冻梨月饼”将冬季特色冻梨入馅,打造独特风味,成为市场新宠。沈阳盛京红点心局店员表示:“冻梨是东北人的共同记忆,这款月饼既创新又怀旧,本地居民和游客都青睐。”
福建建瓯的“中秋饼”则与传统民俗紧密结合。店铺中印“喜”字的月饼兼具“新娘饼”功能,婚嫁中秋两用。店主吴师傅介绍:“建瓯有‘送中秋’习俗,新姑爷首年送饼象征家庭认可。”民俗专家赖少波补充:“中秋承前启后,赠饼蕴含认可劳动、巩固亲情之意,包装虽变,情感核心不变。”
各地纷纷探索地域化创新,如北京“京韵中轴”礼盒融入中轴线地标图案,通过美食传播地方文化。这种融合地域元素的创新,既满足尝鲜需求,也成为文化传播载体,反映消费者对节日食品文化价值的重视。
包装方面,轻量化设计已成标配。繁复多层包装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简约纸盒搭配环保内托。例如冻梨月饼礼盒仅用硬纸板外包装,烫金月亮图案点缀,轻便又降低成本。
“月饼本质是团圆象征,包装‘减负’去的是浪费,品质提升增的是诚意。”赖少波指出,今年市场变化正推动节日回归本真。
理性定价与健康取向
今年月饼“务实又温情”
“今年月饼选择更多元,价格更亲民。”长沙墨茉点心局顾客刘女士选中148元9枚装礼盒,“口味适合全家,送礼自用皆宜。”店员介绍,现烤月饼与传统礼盒双线并行,68元芋泥麻薯礼盒复购率极高。
罗森尼娜的“湘饼”系列融入湖湘文化,249元“湘欢团圆”礼盒市场认可度高。品牌已于8月底完成铺货。
健康趋势显著,低糖低脂成主打。盒马鲜生货架突出“低糖”标识;沈阳商超的“无蔗糖轻甜月饼”糖分降60%,受控糖群体欢迎。销售人员称低糖系列销量增超80%,经典口味改良款占比超四成。顾客张女士表示:“低糖版适合换牙期孩子,吃得更安心。”
“当前月饼消费呈现‘理性浪漫’特质。”行业专家分析,理性体现在价格透明与品质关注,浪漫源于为设计、文化故事支付合理溢价。这要求商家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满足多元精神需求。(伍世豪)
综合自 | 辽沈晚报、华声在线、闽北日报、新闻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