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机顶盒行业深处,一家市值突破百亿的芯片企业正悄然引领技术变革。
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每三台智能机顶盒中,就有一台采用晶晨股份的芯片解决方案。该公司已于2019年8月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99.SH),截至9月26日收盘,其市值达到约451亿元人民币。
作为全球芯片设计收入排名第四的企业(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统计),晶晨股份的技术实力远不止于当前市场认知。
p>9月25日,晶晨股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亿颗。其核心业务聚焦多媒体与显示SoC芯片,除在智能机顶盒芯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外,全球每五台智能电视中也有一台搭载其芯片。在传统SoC业务外,公司正加速拓展AIoT、汽车电子及通信连接等新兴领域,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到智能出行场景,晶晨股份已具备全面芯片开发能力。
在AI技术爆发与智慧场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作为终端设备"核心大脑"的芯片设计公司,晶晨股份的战略布局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赴港上市之际,其技术路径与发展潜力成为投资者焦点。
多媒体与显示SoC芯片的全球领先优势
p>招股书显示,晶晨股份超70%营收来源于多媒体与显示SoC芯片业务。2024年数据显示,其机顶盒芯片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智能电视芯片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二。公司与全球前二十大家电品牌中的14家建立合作,包括TCL、创维、海信、小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智能电视与机顶盒领域的技术壁垒,源于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费用均超1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持续超过20%,在科创板芯片设计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其技术突破体现在高端芯片创新,如全球首款8K超高清智能机顶盒SoC芯片S928X,集成ARM Cortex-A76/A55架构及自研神经网络处理器,推动行业画质标准升级。
p>客户生态的长期积累巩固了市场地位。晶晨股份的机顶盒业务覆盖全球250余家主流运营商,并与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这种深度绑定的客户网络,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销售的正向循环。
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业务提供支撑。据Global Info Research预测,4K Android TV Box市场规模至2033年将达150亿美元。欧美市场对大屏娱乐的刚性需求,为行业带来稳定增长动力。
招股书验证了这一趋势:2016-2024年公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2.7%,2025年上半年营收33.30亿元,同比增长10.42%,全年营收有望逼近10亿美元大关。
AIoT、汽车电子与通信连接的协同突破
晶晨股份的增长动能不仅来自主营业务,更源于新领域的快速拓展。2025年上半年,AIoT SoC芯片收入达8.9亿元,占比提升至26.7%。目前公司19款商用芯片集成自研端侧算力单元,上半年相关芯片出货量超900万颗,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
p>端侧AI技术已应用于智能机顶盒的实时翻译功能,并延伸至IP摄像头、服务机器人等场景。其智能影像设备支持本地数据处理,通过人脸识别与对象追踪实现安防预警,助力智慧城市构建。
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推出车规级智能座舱SoC芯片,已导入多家主流车企。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在2025年预计达80%,该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p>通信连接芯片同样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提升83.24%。公司自研Wi-Fi芯片覆盖主流技术标准,并开发出具备成本优势的FTTR芯片。2024年数据显示,晶晨股份在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上市前,公司以3.16亿元收购芯迈微半导体,获得其无线通信技术团队与6款流片芯片。此次并购强化了"舱驾通"技术布局,为智能汽车SoC一体化方案奠定基础。
通过AIoT、汽车电子、通信连接三大板块的协同,晶晨股份正构建多元增长曲线。在生成式AI浪潮中,芯片作为算力基石的价值重估,使其估值体系亟待市场重新审视。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核心引擎
p>赴港上市是晶晨股份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2020年以来,公司超8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业务覆盖百余个国家。香港资本市场的高效融资环境与国际投资者基础,将加速其全球产业布局。
招股书表明,本次募资的70%将用于尖端芯片技术研发。在"万物智联"时代,芯片是实现设备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晶晨股份通过端侧AI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持续参与全球科技演进。作为潜在"A+H"上市公司,其发展潜力刚刚开始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