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旅采购盛会启幕松江,赋能新城文化新生态

小编 50 0

松江特色产品如黄浦江大闸蟹、创新文旅数字人、智能AI机器人偶等惊艳亮相。9月27日至28日,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迎来一场文旅盛宴,"文汇云间 潮动新城"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简称"文采会")盛大开幕。展会吸引了上海、长三角及全国近1600家单位的上万项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展演,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费新场景。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强调:"本次文采会旨在构建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标杆,赋能上海'五个新城'战略,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一个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型文旅公共服务优质产品展示平台。"

线上线下联动,促进优质资源高效匹配

近年来,文采会持续推动平台升级,加速优质资源流动与精准匹配,更多特色主体获得展示机会。例如,"松江甄选"推荐的松江布展示馆,集非遗保护、市级配送和市民艺术夜校供应于一体。执行馆长杨潘红表示:"我们致力于活化老手艺,让松江布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她透露,其文创产品已入驻上海博物馆东馆商店,这不仅是一次重要曝光,更是市场测试——全球游客可直观感受上海布艺之美,同时通过反馈洞察受众需求,持续优化设计。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在松江新城举行。

首次参展的泗泾赵氏工坊,由尹派传人赵志刚创立,扎根泗泾古镇,是区域文化生态的活力代表。其创排的"星·杂剧"《伪装者》融合越剧、沪剧等十大剧种,汇聚多位梅花奖和白玉兰奖演员,以多剧种融合与红色IP创新,在2024年松江首演后被誉为"传统戏曲现代表达新范式"。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工坊2024年获"古镇优质公共文化空间"奖,推出"赵氏工坊·等你入戏"系列活动,涵盖手工艺、民俗表演与文化讲座,全年开展活动超50场,服务受众逾万人次,有效链接古镇文脉与现代社区。

"文采会"上人头攒动。

"文采会是一个高效对接平台,助力新主体快速触达广泛受众。"赵志刚展望未来时表示,将重点开发《庆余年》戏曲矩阵,先推中小型剧目试水市场,同步打磨大剧文本,结合剧种优势与松江文旅资源,在泗泾古镇古戏台等场景推出"古镇沉浸式戏曲展演",构建"戏曲+IP+文旅"创新生态。美育普及方面,工坊将依托入选2025年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的契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矩阵:线上推"越剧名家云课堂"和数字专辑;线下联动校园、社区与景区,开展戏曲体验日和非遗研学营等活动。

长三角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本次文采会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供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在深化公共文化供需对接的同时,展会安排2天17小时直播,展示市区优秀项目、长三角民营院团剧目展演,并发布6条上海之根精品旅游线路。活动还联动上海国际光影节松江分会场、"亘古萌物志"异宠科普嘉年华及富林茶会等特色项目,一站式打造文体商旅展融合消费新场景。

采购优质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在文采会现场,普陀区文化馆副馆长居益萍目标明确:"明年区级配送预算近250万元,需求聚焦特色活动,计划配送390场。"苏州河流经普陀的21公里岸线,与半程马拉松长度相当,普陀因此打造"半马苏河"特色品牌。居馆长介绍:"围绕苏河岸线,我们策划'苏河之夜'音乐季、'苏河灯会'市集等活动。配送中心会根据场地大小和人群需求,精准匹配高品质文化项目,如盘花压襟制作体验,让苏河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活力舞台。"

"文采会"上丰富的配送主题展示。

文采会已超越传统范畴,成为文旅公共服务跨圈层融合的引擎。徐汇西岸梦中心和浦东陆家嘴商圈负责人聚焦优质演出资源,计划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优秀主体,丰富夜间演艺供给。"我们希望通过多元演出提升区域文化活力与文旅吸引力,繁荣夜间经济,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文采会源于公共文化配送,在这个惠民平台上,上海各区文旅局和文化馆在采购资源与打造特色品牌上竞相创新。松江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文采会将优质资源向松江倾斜,让新城市民就近享受服务,同时推动区域产品服务全市。松江深耕'万千百'国家示范品牌,年惠及超30万人次,以'全龄、全时、全域'为目标打造'松江范式'——全龄定制服务、全时'白+黑'不间断配送、全域融入广富林遗址至社区中心等场景。"

机器狗

2017年上海首创"文采会",2019年升级为"长三角文采会",迄今已办十届,累计展示产品近2.5万项,线上线下观展超1400万人次,意向金额达10.7亿元。作为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区域文采会,它获评中国群众文化品牌文旅融合IP典型案例。近年来,文采会走进浦东、奉贤等地,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落地松江,助力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本次展会不仅展示松江文旅商体成果,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文新动能。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文化馆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