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首只CVC基金启动,中微公司领投15亿布局半导体生态

小编 45 0

上海临港新片区迎来首家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正式设立。

9月29日下午,上海智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智微资本”)在上海临港举办首期基金成立庆典暨产业生态合作交流会。智微资本推出规模达15亿元的“智微攀峰基金”,标志着该专项基金进入实际投资阶段,重点投向半导体、泛半导体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智微资本由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12.SH,简称“中微公司”)战略发起并出资成立。该平台于今年2月在临港新片区注册,中微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微临港持股45%,实际控制人刘晓宇担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其同时为中微公司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

“智微资本将成为中微公司产业链延伸的核心投资载体,专注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泛半导体及前沿科技领域,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对接及生态协同全方位赋能被投企业。”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在活动现场表示。

9月29日,智微资本正式启动规模15亿元的“智微攀峰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投资半导体及战略新兴领域,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图片来源:记者贺梨萍

此前6月10日,中微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微临港拟联合智微资本及其他投资方共同设立上海智微攀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暂定15亿元,由智微资本作为管理人与普通合伙人发起,智微资本认缴1500万元,占比1%;中微临港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不超过7.35亿元,占比最高49%。

9月22日,中微公司进一步披露,上海智微攀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完成工商登记与基金业协会备案,各合伙人首期出资均已到位。

尹志尧指出,过去五年间,中微公司以产业投资者身份累计投资超20亿元,培育了数十家产业链企业,其中8家已成功上市,3家正处于上市审核阶段。他强调:“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中,资本仅是入门券,产业资源才是真正的成长催化剂。中微通过技术支持、测试平台开放及客户引荐,深度参与被投企业产品迭代。”

他还表示,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一方面,高端设备、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仍需突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半导体提出更高需求,这既是挑战更是重大机遇。”

仪式现场,中微公司、国君创新投、上海科创集团、孚腾资本、策源资本、光谷产投、增城产投、中银国际投资、合肥建投资本、上海科创基金、镇海产投等出资方与智微资本完成基金出资签约。同时,智微资本与中保投资、上海科创集团、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在项目赋能、生态共建等领域深化合作,构建半导体全链条投资生态。

中微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等离子体刻蚀、化学薄膜、量检测等半导体高端设备研发。过去14年,公司年均营收增速超过35%。在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7%的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业绩持续高增长,营收达49.61亿元,同比提升43.9%。

尹志尧近日公开表示,公司现有三十余类设备覆盖半导体高端设备市场的25%-30%,未来五到十年计划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将覆盖率提升至50%-60%,迈向平台型集团化发展。

2024年8月,中微公司临港产业化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总投资16.7亿元,作为公司最大生产基地,将显著提升全球市场产能供给能力。2021年,中微启动临港产业化基地、总部及研发基地建设,强化产业链布局。

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集群。2020年揭牌的东方芯港基地目前集聚度、规模及创新力居全国前列。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集成电路企业从2019年的3家增长至超300家,产业规模从5亿元扩张至500亿元,形成覆盖装备、制造、材料、封测、设计的全产业链生态。

“临港已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企业可在区内高效完成资源对接。”吴晓华强调。

早在十年前,半导体产业先驱张汝京在临港创办新昇半导体。2021年,尹志尧带领中微落户临港建设基地。吴晓华在东方芯港五周年大会上坦言:“没有张汝京、尹志尧等领军人物及企业的选择,就没有临港集成电路产业的今日成就。”

临港新片区已构建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的集群生态,实现资源高效协同。图片来源:记者贺梨萍

吴晓华进一步指出,临港正全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高地,为企业提供四重支持:一是利用产业链集聚优势降低沟通与物流成本;二是建设设计、测试、量测类公共服务平台削减研发支出;三是通过采购补贴政策助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供应链;四是借助跨境金融、融资租赁等创新工具优化融资环境。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李向聪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创新创业需龙头企业引领生态构建。智微攀峰基金作为片区首只CVC基金,通过“投资+订单”双轮驱动,打造优质创业平台。“集成电路设备零部件,尤其在先进制程领域,国产化空间巨大,这意味着广阔的投资机遇。”李向聪补充道。